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铬、镍类皮肤病

铬、镍类皮肤病
 
摘要: 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其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电镀工业及接触重铬酸钾的工人。

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其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电镀工业及接触重铬酸钾的工人。

铬酸引起的皮炎多发生在手背、前臂、面、颈等皮肤暴露部位,为红斑丘疹或小水疱,密集成片,有瘙痒。皮肤接触铬酸液后,特别是在局部已先有细小破损的情况下,易发生溃疡,呈圆形,直径约2~5mm,边缘隆起苍白色或暗红色,中央为凹陷之溃疡面,上有脓血粘连或覆有黄色痂皮。这种特殊型态的溃疡或“酪疮”,好发于手背及手指关节背面,他处皮肤亦可发生。有痛和烧灼感。病程慢性,需1~2个月始愈,愈后留下圆形萎缩性疤痕。

接触铬酸烟雾的工人,常有鼻粘膜症状,轻者呈充血性炎症、重者粘膜溃疡,形成穿孔。鼻部有酸痛、痒等感觉、嗅觉减退或消失。除鼻粘膜外,患慢性咽喉炎者亦多。

接触铬酸溶液后,指甲可呈褐色,有时发生甲床炎,使指甲脱落。

重铬酸钾引起的皮肤病,一般在接触几天或更久后,在手背、手指背面、腕部等接触处皮肤,发出红色丘疹或小水疱、密集成片,易转成慢性。局部皮肤浸润肥厚,表面渗出糜烂,杂以痂皮鳞屑。皮疹常对称分布,病程缓慢。主觉瘙痒。皮肤斑试,呈阳性反应。此外,高浓度的重铬酸钾,有刺激腐蚀作用,亦能引起皮肤溃疡。潜伏期在2周左右皮疹出现在手背、腕、前臂内侧等处,轻者仅有红斑,较重者为红斑丘疹或丘疱疹,成簇分布,疱破后渗液糜烂。少数病例,皮疹蔓延至全身。有剧烈瘙痒。病程缓慢。在经过适当治疗后,2周到几个月始痊愈。再接触可再发。皮肤斑试呈阳性反应,证明其变应性机制。防治参见工业职业性皮肤病。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46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1
  • 更新时间: 2012-12-21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