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为金属表面附有瓷釉层的制品。一般制品以薄钢板(黑铁皮)制坯或铸铁件作坯,裹以瓷釉。若以铜、金、银等金属为坯并镶嵌瓷釉的艺术品则称为景泰蓝。搪瓷制品主要包括日用器皿、医疗卫生器具、卫生设备、照明器材、各种铭牌以及化学、制药、食品工业设备等。
搪瓷制品简要生产过程为: 薄钢板冲压制坯 (或铁铸件作坯) →脱脂、酸洗→涂瓷釉浆→熔烧→成品。
瓷釉是一种玻璃质材料,以石英、长石为主要原料,硼砂或硼酸、纯碱、萤石、铝氟化钠(冰晶石)和硅氟化钠、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氧化铅、氧化锌、硅钛酸钠等为助熔剂,用硝酸钠、硝酸钾为氧化原料,氧化锡、锑和锑的化合物、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铈为乳浊原料,氧化镍、氧化钴、氧化钼为密着原料,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铬、重铬酸钾为重色原料。以上原料按要求配料,经高温熔融后倒入冷水中骤冷成瓷釉熔块,再研磨成细粉末(或加粘土)和水混磨成瓷釉浆。亦有专门从事瓷釉生产的工厂。
坯件在涂搪前应先经脱脂去油,酸洗除锈,然后将瓷釉涂搪在坯件上烘干、经高温熔烧,在坯件上形成瓷层。涂搪分湿涂法和干涂法。湿涂法分为浸渍、浇注、喷涂三种,其中以浸渍和喷涂法最为普遍。干涂法是将坯件加温达到使瓷釉粉熔化的温度时,以干瓷釉粉筛撒其上,然后再送入炉内经高温烧成。
搪瓷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铅和其他金属氧化物以及高温和热辐射。
瓷釉的主要原料石英、长石,在运输、粉碎、称量、混合和熔炉上料等过程中,以及干涂法筛撒瓷釉粉时均可扬尘。此外,从事湿涂法作业的工人,也能接触瓷釉浆干燥后所形成的粉尘。据上海市卫生防疫站1979年报道,某搪瓷厂所配制的喷花粉料 (生料) 含游离二氧化硅达25.9%,经高温煅烧后降至4.4%。搪瓷生产的喷花工人中曾有矽肺发生的报道。
在原料的过筛、称量、混合、加料等过程中,可产生铅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粉尘。
瓷釉制造、湿涂烘干、进出窑炉、成品冷却,均可接触高温及强热辐射。
此外,制釉的研磨和制坯的机械冲压,可产生噪声,并可能造成手的外伤。熔融的瓷釉倾入冷水池骤冷时,也可能发生烫伤。
原料的粉碎、配料、拌料过程除用湿式操作,密闭、通风除尘外,辅以车间喷雾和地面洒水冲洗,可控制扬尘。国内有报道在制釉的配料中采用真空吸送系统,解决了粉尘危害; 可使生产环境粉尘浓度控制在2mg/m3以内。
高温及强热辐射的防护参见“防暑降温措施”条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