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肠病性肢端皮炎

肠病性肢端皮炎
 
摘要: 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患,其特征是脱皮、腹泻,腔口周围发生水疱、脓疱性湿疹样损害,四肢则有大疱性或疣状角化过度性斑块,可有秃发、甲营养不良、舌炎、睑缘炎、口腔炎等。

肠病性肢端皮炎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患,其特征是脱皮、腹泻,腔口周围发生水疱、脓疱性湿疹样损害,四肢则有大疱性或疣状角化过度性斑块,可有秃发、甲营养不良、舌炎、睑缘炎、口腔炎等。常于婴儿期开始发病,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起作用。有人认为本病可能是由于色氨酸的代谢失常所引起,因此,有时可应用一些喹啉类药物治疗,通过竞争性抑制而收效。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一种主要氨基酸的吸收缺陷。近来发现患者血浆中锌的浓度降低,经过补给锌后可治愈本病,因而认为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寡肽与摄入的锌结合成难溶性复合物,因而使代谢所需的锌缺少,而喹啉类药物可与寡肽结合,从而避免其与锌结合成难溶性复合物而达到治疗目的。起病时间一般在出生后9个月左右,发病缓慢,皮损开始局限于腔口周围,很快波及四肢,并有毛发脱落及胃肠道症状如腹泻、腹痛等,粪便有恶臭。病变起伏不定,逐渐发展,严重者可致死亡。

原发性损害为红斑基础上的水疱或大疱,有时可发生脓疱、成簇对称地分布在口、耳、肛门、外生殖器等腔口周围。眼睑、肘、膝、手及甲沟区也常波及,较少累及躯干。很快水疱穿破、发炎,有鳞屑及结痂,愈后无疤。波及甲沟时常使甲营养不良并脱落。有时随着红斑逐渐消退可有脱屑似银屑病样表现。常可伴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时则随皮损消退而发展成角化过度性斑块。粘膜损害可与皮损同时发生,口腔损害则在红斑基础上有白色斑点,如鹅口疮样,口唇可有明显鳞屑及裂隙。常有结膜炎、睑缘炎及角膜混浊。头发常广泛脱落,患儿常哭闹不安。皮损在青春期即开始减轻,重的则体格发育常受影响,性成熟期推迟。

组织病理示红斑鳞屑性斑片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海绵形成,真皮上部有慢性炎症性浸润。有的患者空肠呈无明显组织病理改变,但组织化学检查可见琥珀酸脱氢酶降低。

从本病婴儿期开始发病、有腔口周围水疱、大疱或脓疱性损害,伴甲沟炎、甲萎缩、头发脱落,患儿易哭、不安、畏光,结合胃肠道症状,诊断不难。但约有一半左右患者可伴发念珠菌病,故应与泛发性念珠菌病等鉴别。

本病可用双碘羟基喹啉治疗,每日400~600mg,但常需多年治疗才能巩固疗效,而长期用此药可致视神经萎缩、寒战、发热、头痛、脱发、粒细胞减少及周围神经炎等反应,故应探索有效的最小维持量。近来用锌剂治疗的效果较好,儿童可每日服150~200mg,成人服220mg每日三次,无明显不良反应。局部皮损可作对症处理。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764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