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肺螺

肺螺
 
摘要: 肺螺类医学贝类生活在淡水水域或陆地。贝壳大多为圆锥形,呈螺旋状旋转;有些种类的贝壳呈圆盘状,在一个平面上旋转。螺旋多为右旋,少数左旋。壳口无厣。外套腔内无鳃,而在外套膜壁上具有较密的血管网,起到肺的作用,故称肺螺。

肺螺类医学贝类生活在淡水水域或陆地。贝壳大多为圆锥形,呈螺旋状旋转;有些种类的贝壳呈圆盘状,在一个平面上旋转。螺旋多为右旋,少数左旋。壳口无厣。外套腔内无鳃,而在外套膜壁上具有较密的血管网,起到肺的作用,故称肺螺。侧脏神经连结不交叉成“8”字形,因此肺螺亚纲又名直神经亚纲(Euthyneura)。水生肺螺类具有触角1对,眼无柄,位于触角基部。雌雄同体。肺螺亚纲中与医学有关的分属于①基眼目 (Basommatophora)的2科: 扁卷螺科(Planorbidae)内的各种扁螺、旋螺、双脐螺及小泡螺,椎实螺科(Lymnaeidae)内的各种萝卜螺和土蜗:②柄眼目(Stylommatophora)的3科:蜗牛科(Fruticicolidae)内的阔纹蜗牛和华蜗牛,肋齿科(Pleu-rodontidae)内的枝小丽螺和弧形小丽螺,檞果螺科(Co-chlicopidae)内的檞果螺等。

圆扁螺(Hippeutis Charpentier,1837) 外壳呈圆盘状,直径一般在8~10mm之间,高在1.5~2.5mm之间。螺旋部在一个平面上旋转,螺层增长迅速,体螺层宽大,周缘圆或略成角度,有的体螺层底部周缘具有尖锐龙骨突起,使壳口呈心脏形。脐孔有的较深,有的宽而浅。触角细长,眼位于触角内基部隆起处。齿舌的中央齿一般具有2个齿尖,侧齿大,缘齿窄长,具有多个齿尖。伪鳃位于体右侧。本属种类孳生环境广泛,如沼泽、水洼、池塘、稻田、河流、湖泊沿岸及沟渠等。喜栖息于水草茂盛、食料丰富的静水及缓流的环境,附着在植物的根、茎部,以藻类、腐植质及水生植物等为食料。繁殖方式为卵生,卵胚包裹于透明的胶质卵袋内,卵袋产出后贴覆在水生植物的茎叶或水中碎砖瓦块上。本属螺类大脐圆扁螺[Hippeutis umbilicalis (Benson),1836] (图1)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陕西和台湾等省、自治区以及印度和菲律宾,为布氏姜片虫及伊族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 尖口圆扁螺 [Hippeutis cant-ori (Benson),1850](图2)分布于我国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及台湾等省,为布氏姜片虫、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

侧 面



腹面与背面

图1 大脐圆扁螺

侧 面

腹面与背面

图2 尖口圆扁螺


多脉扁螺(Polypylis Pilsbry,1906) 外壳厚而坚实,直径7~9mm,高2.5~3.5mm。壳面有黄褐色光泽。螺层有4~5个,上部中央略凹入,下部中央具有深的脐孔。体螺层上部扁平,向下逐渐扩张。壳口斜,呈斜心脏形,外唇上部弯成弧形,下部呈钝角状,轴缘呈强弧形。壳口内有3块半圆形的及1个较小的隔板,在全部体螺层内壁上有3~4副隔板。本属的半球多脉扁螺 [Polypylishemisphaerula (Benson),1842] (图3)分布于我国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及台湾等省以及苏联、日本和印度,为布氏姜片虫、卷棘口吸虫及宫川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

侧 面

腹面与背面

图3 半球多脉扁螺


旋螺 (Gyraulus Charpentier,1887) 外壳直径约8mm,高1.5mm左右,呈扁圆盘状,上下两面皆可看到同样的螺层。缝合线明显。体螺层周缘缺少或者具有不明显的龙骨。壳口外缘呈半圆形。本属的凸旋螺[Gyraulusconvexiusculus (Hutton),1849](图4)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台湾等省、自治区以及东南亚和南亚,为布氏姜片虫、卷棘口吸虫、伊族棘口吸虫的中间宿主。

侧 面

腹面与背面

图4 凸旋螺


双脐螺(Biomphalaria Preston,1910;异名为Aust-ralorbis,Tropicorbis.) 外壳圆盘形,直径一般为8~20mm,高度3mm以上;具有卵精巢、卵精巢管,该管的末端为雌雄生殖系统的分叉点。齿舌每一横列上包括中央齿、侧齿和缘齿。主要食用水生植物,并在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集成块状,外被透明的胶状物。该螺主要分布于非洲,其次为拉丁美洲,亚洲有少数国家和地区也有发现。此属的种类为曼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波氏双脐螺(B.boissyi Potiez & Michaud,1838)(图5):分布于埃及。

侧 面

腹面与背面

图5 波氏双脐螺


苏丹双脐螺(B.sudanica von Martens,1870): 分布于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加纳、刚果及扎伊尔。

喀麦隆双脐螺(B. camerunensis Boettger,1941):分布于喀麦隆。

塞林双脐螺(B. salinarum Morelet,1868): 分布于安哥拉及刚果南部。

卢氏双脐螺(B. ruppellii Dunker,1848): 分布于安哥拉。

阿杜华双脐螺(B. adowensis Bourguignat,1879):分布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及刚果。

内罗毕双脐螺(B. nairobiensis Dautzenberg,1908):分布于肯尼亚、坦桑尼亚及刚果。

菲氏双脐螺(B. pfeifferi Krauss,1848): 分布于也门、沙特阿拉伯、亚丁、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及坦桑尼亚。

基甫双脐螺(B. kivuensis Schwetz,1950): 分布于刚果。

雅致双脐螺(B. elegans Mandahl-Barth,1954): 分布于刚果及乌干达。

凹脐双脐螺(B.choanomphala von Martens,1879):分布于肯尼亚、乌干达及坦桑尼亚。

斯坦莱双脐螺(B. stanleyi Smith,1888): 分布于刚果及乌干达。

斯密斯双脐螺(B. smithi Preston,1910): 分布于刚果及乌干达。

裘孟双脐螺(B. germanii Ranson,1953): 分布于西非及乍得。

亚历山大双脐螺(B. alexandrina Ehrenberg,1831):分布于埃及、刚果及利比亚。

角形双脐螺(B. angulosa Mandahl-Barth,1957):分布于坦桑尼亚、津巴布韦、阿扎尼亚、赞比亚、喀麦隆及尼日利亚。

光滑双脐螺(B. glabrata Say,1818): 分布于巴西、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圣马丁、安提瓜、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圣卢西亚、委内瑞拉及苏里南。

藁杆双脐螺(B. straminea Dunker,1848): 分布于巴西和香港地区。

小泡螺(Bulinus Müller,1781) 分为Physopsis及Bulinus 2亚属。外壳塔形或球形;假鳃小叶状;前列腺扇形; 雄性交接器带有外阴茎。孳生于灌溉沟渠和河流中,有的孳生在池塘或沼泽地。在河流或沟渠富有水生植物的回流处适合此螺栖息。在某些湖泊也有发现。此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在远离其主要孳生地尼罗河流域数百公里以外沙漠中的绿洲也可发现该螺孳生。此属的种类为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及梅氏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阿比西尼亚小泡螺[B. (Ph.) abyssinicus (von Ma-rtens) Jickeli,1874] (图6): 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及索马里。

图6 阿比西尼亚小泡螺


非洲小泡螺[B. (Ph.) africanus Krauss,1848]: 分布于阿扎尼亚、津巴布韦、喀麦隆、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及赞比亚。

球形小泡螺 [B. (Ph.)globosus Morelet,1866]: 分布于非洲南部。

纳苏小泡螺[B. (Ph.) nasutus von Martens,1879]:分布于乌干达、肯尼亚及坦桑尼亚。

福氏小泡螺[B. (B.) forskalii Ehrenberg,1831](图7):分布于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刚果、安哥拉、津巴布韦、阿扎尼亚、尼日利亚、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及赞比亚。

图7 福氏小泡螺


儒氏小泡螺 [B. (B.) jousseaumei Dautzenberg,1890]: 分布于赞比亚、塞内加尔及苏丹。

截形小泡螺[B. (B.) truncatus Audouin,1827]: 分布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毛里塔尼亚、马里、乍得、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扎伊尔、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伊朗、也门及沙特阿拉伯。

热带小泡螺[B. (B.) tropicus Krauss,1841]: 分布于阿扎尼亚及津巴布韦。

细纹小泡螺[B. (B.) sericinus Jickeli,1874]: 分布于刚果、埃塞俄比亚及埃及。

盖氏小泡螺[B.(B.) guernei Dautzenberg,1890]:分布于塞内加尔及赞比亚。

尼阿萨小泡螺[B. (B.) nyassanus Smith,1877]:分布于坦桑尼亚及马拉维。

顾氏小泡螺[B.(B.)coulboisi Bourguignat,1888]:分布于乌干达及坦桑尼亚。

横小泡螺[B. (B.) transversalis Martens,1897]:分布于乌干达。

喀麦隆小泡螺[B. (B.) camerunensis Boettger]:分布于喀麦隆。

网纹小泡螺[B. (B.) reticulatus Mandahl-Barth,1954]: 分布于肯尼亚、津尼布韦及南也门。

圈纹小泡螺[B. (B.) cernicus Morelet,1867]: 分布于毛里求斯。

鳞纹小泡螺[B. (B.) scalaris Dunker,1845]: 分布于安哥拉、刚果及乌干达。

塞内加尔小泡螺 [B. (B.) senegalensis Müller,1781]: 分布于塞内加尔及赞比亚。

萝卜螺(Radix) 外壳卵圆或圆锥形。壳质薄,透明。螺层3~5个,螺旋部短,体螺层大,形成贝壳的极大部分。壳面光滑,有生长线或凹痕,呈黄褐、灰褐色或淡灰色。壳口大,外缘薄,有的种类壳口向外扩展呈耳状,内缘贴覆于体螺层上,轴缘直或扭转呈“S”形。有脐孔。无厣。生态与本科相同。本属种类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及北美。其中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 (Linnaeus),1758](图8),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为肝片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及包氏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斯氏萝卜螺 [Radix swinhoei (H. Adams),1866] (图9) 分布于日本,越南,泰国,缅甸,老挝及印度,为肝片吸虫、包氏毛毕吸虫、瓶螺毛毕吸虫、有眼毛毕吸虫、卷棘口吸虫及曲领棘缘吸虫的中间宿主。

图8 耳萝卜螺

图9 斯氏萝卜螺


土蜗(Galba) 壳高一般为8.5~10.5mm,最高不超过20mm,宽5.5~6mm,不超过8mm,呈卵圆形或圆锥形。壳质薄,透明。有4~5个螺层,各螺层不倾斜,缓慢均匀增长,螺旋部呈梯状排列,体螺层略膨大,螺旋部的高度略小于或等于壳口的高度。壳口较萝卜螺属小,不向外扩张,外缘薄,轴缘宽,一般不扭转,但也有的个体稍扭转。脐孔较宽,被轴缘覆盖。孳生于静水及缓流水域。本属种类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其中小土蜗[Galba pervia(Martens),1867](图10),分布于我国及苏联、蒙古、朝鲜、日本、缅甸和马里亚纳群岛,为肝片吸虫、大片吸虫、程氏东毕吸虫、包氏毛毕吸虫、卷棘口吸虫及曲领棘缘吸虫的中间宿主。

图10 小土蜗


阔纹蜗牛(Bradybaena) 外壳球形,5~6个螺层,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缝合线深,壳表具有明显的生长线。生殖器官具有恋矢囊,内有石灰质恋矢及粘液腺体。本属主要种类为同型阔纹蜗牛(B.similaris (F-erussac),1821)(图11)和灰阔纹蜗牛(B. ravida (Be-nson),1842)(图12)。同型阔纹蜗牛壳质薄而脆,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在体螺层周缘中部常有褐色色带1条,上面螺层的色带常被缝合线遮盖。壳口似半月形,周缘锋锐,内唇上下部略外折,遮盖部分脐孔。脐孔小而深,呈圆穴状。孳生于陆地潮湿树丛草丛、田梗、乱石堆、落叶下、树枝下或农作物根部土块、缝隙中。分布于我国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及台湾等省、自治区以及日本和太平洋、印度洋诸岛。为胰阔盘吸虫、枝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灰阔纹蜗牛壳面灰或黄褐色,壳口椭圆形,周缘薄,轴缘在脐孔处外折,脐孔深,被轴缘遮盖。孳生于潮湿的树干上,墙角及住宅附近杂草乱石堆。分布于河北、吉林、黑龙江、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台湾等省。为胰阔盘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图11 同型阔纹蜗牛

图12 灰阔纹蜗牛


华蜗牛 (Cathaica) 本属的主要种类为条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图13)。外壳高10mm,宽16mm,呈矮圆锥形。壳质稍厚。壳面黄褐或黄色,有明显的生长线和螺纹。螺层51/2个,螺旋部低矮,体螺层膨大,缝合线明显。体螺层周缘有黄褐色色带。壳口椭圆形,口缘完整;内唇贴伏于体螺层上,轴缘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呈洞穴状。孳生环境同阔纹蜗牛相似。分布于我国北京、山西、河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和江苏等省、市,为枝双腔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图13 条华蜗牛


小丽螺 (Ganesella) 本属的主要种类为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和弧形小丽螺(Ganesella arcasiana)枝小丽螺外壳圆锥形,高10.5mm,宽11.5mm。壳质薄,但不易碎、半透明。壳面淡白或蛋黄色,有光泽,具有密螺旋纹。螺层6~61/2个,体螺层膨大,周缘有一条红褐色色带,有的个体缺如。壳口椭圆形,口缘有白瓷样的外折,略遮盖脐孔。脐孔狭小。孳生于丘陵之间潮湿的草甸边缘,草原沼泽地的小土堆上和积水洼地的草丛中。分布于内蒙古,为胰阔盘吸虫和中华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弧形小丽螺(图14),多壳圆锥形,高15~17.5mm,宽16~16.5mm。螺层5~6个。壳质薄而较坚实,半透明,淡白色,有光泽。壳面有细密的生长线。体螺层膨大,约占壳长的3/4,缝合线清晰。体螺层周缘常有黄褐色色带1条或缺如。壳口马蹄形,口缘外折,轴缘遮盖脐孔,轴缘上有一乳突状突起。脐孔小。孳生环境为较潮湿的草地、杂草丛中。分布于吉林及内蒙古,为胰阔盘吸虫和枝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

图14 弧形小丽螺


檞果螺(Cochlicopa Risso,1826) 外壳小型,呈卵圆或圆锥形。有5~7个螺层,各层缓慢均匀增长,具有圆柱形的螺旋部,壳顶钝。壳面光滑,有光泽,透明。壳口狭小,椭圆形。无脐孔,无厣。孳生于陆地潮湿地区。本属种类分布于古北区,其中滑檞果螺[Cochlicopa lub-rica (Müller),1774](图15),分布于朝鲜、苏联、日本、欧洲及北美,为枝双腔吸虫的中间宿主。我国有该螺分布,但尚未发现有枝双腔吸虫寄生。

图15 滑檞果螺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2510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