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染料工业劳动卫生

染料工业劳动卫生
 
摘要: 染料是能使丝、麻、棉、毛、合成纤维、纸张和皮革等染有各种颜色的化合物。19世纪兴起合成染料后,很快替代了天然染料。

染料是能使丝、麻、棉、毛、合成纤维、纸张和皮革等染有各种颜色的化合物。19世纪兴起合成染料后,很快替代了天然染料。

染料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①偶氮染料,分子中含有偶氮的化学结构(—N=N—),如酸性嫩黄2G、刚果红、直接黑BN。②蒽醌染料,分子中含有蒽醌结构,如还原蓝RSN。 ③碳型染料, 分子中含有——结构, 如碱性嫩黄O、碱性6BN、碱性橙AL、碱性玫瑰精。④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起化学反应的氯匀三嗪基或二氯匀三嗪基或β-羟-基乙砜基等,如活性艳红X—3B。⑤硫化染料,为含硫染料如硫化黑BRN及硫化蓝BRN。



图3 以萘为原料生产染料的流程


⑥靛类染料,分子中含

结构,如靛蓝、硫靛桃红R。⑦酞菁染料,分子中含酞菁结构如酞菁蓝。⑧硝基、亚硝基染料,分子中含—NO2或—NO结构,如硝基苯酚黄、二亚硝基苯间二酚绿。

染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染料及其中间体的基本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硝化、磺化、氨化、卤代、碱溶、水解、闭环、聚合等。现以甲苯、苯、萘为例说明如图1~3。

染料的原料、中间体和成品几乎都是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以引起中毒或接触性皮炎。双环氨基苯类如β-萘胺、联苯胺等有致癌性。在反应过程中加酸碱等能引起化学性灼伤或眼灼伤; 酸雾、氯、氨、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可引起中毒或呼吸道刺激反应。在活性基三聚氯氰的生成反应中产生的氯化氰和氰化氢可引起氰化物中毒。在硫化染料的反应时,有硫化氢气体逸出。在萃取、分离、精制、提纯等过程中可因使用氯仿、丙酮、醚、醇、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烯、三氯乙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而引起中毒。在产热或加热反应过程中能产生高温。使用真空泵或压缩机时可产生噪声。

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如加料、出料及物料输送,反应前原料的粉碎、过筛、溶融,以及反应后的离心、提炼、干燥、包装等均有接触和中毒机会。一些辅助操作如取样检验、更换催化剂、检修和下反应锅清洗等也有接触和中毒机会。经测定,还原锅内空气中苯胺浓度可高达3700~7300mg/m3,在缺乏有效防护措施时下锅清洗操作常可发生急性中毒。

由于芳香族硝基或氨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脂溶性物质,更可以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吉林某厂曾对硝基氯苯、硝基甲苯作业工人工作后的手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测得双手的平均污染量(mg)为: 对硝基甲苯0.25,邻硝基甲苯0.33,对硝基氯苯2.05,邻硝基氯苯0.45,苯胺1.05,硝基苯0.4,可见其污染严重程度。又如湖北某厂非那西汀车间烃化工段在冲洗回收塔操作中,缺乏有效防护措施,衣服和皮肤被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严重污染,以致于1973年6~8月间连续发生急性对硝基氯苯中毒19例,其中经皮吸收者占13例。类似情况不但生产工人可以引起中毒,装卸、搬运工也可因接触此类化合物而引起中毒。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制度,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加强密闭、隔离和通风排毒措施,以防止毒物的散逸。墙壁地面、容器盛器、运输工具等受到毒物污染,必须及时进行严格洗消。下反应锅出渣时应先进行洗消,并通风排毒,降低温度。进入锅内应戴呼吸防护器。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个人防护,防止皮肤污染,下班应淋浴更衣,污染的工作服必须更换清洗。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91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