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
 
摘要: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小腿胫前、大腿和前臂的结节性血管炎性皮肤病,病程急性,一般经3~6周消退自愈。本病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管变应性疾患,可能为Ⅳ型反应,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血管周围,亦有认为属Ⅲ型反应。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发生于小腿胫前、大腿和前臂的结节性血管炎性皮肤病,病程急性,一般经3~6周消退自愈。本病病因复杂,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管变应性疾患,可能为Ⅳ型反应,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血管周围,亦有认为属Ⅲ型反应。已知致病因子有链球菌,结核杆菌,假结核性巴斯德菌,病毒和衣原体药物等。亦可为某些疾病的一种症候,如结节病,麻风反应、霉菌病,如皮炎芽生菌病和球孢子菌病,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缔组织病等。

本病多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性。发疹前可有发热、寒颤、头痛、乏力、喉痛、肌肉或关节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亦有无前驱症状者。以后成批发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色结节,葡萄到杨梅大小,稍高出皮面,带水肿性,光滑发亮,中等硬度,散在分布,数个至十数个,互不融合。皮疹好发于小腿伸侧,其次是大腿和前臂、偶发于面、颈部。有显著疼痛及压痛,常伴踝部肿胀。结节持续数天后逐渐变软、颜色由鲜红变暗红、紫红,最后呈黄绿色如乌青的色素变化,终至消失,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化脓或形成溃疡倾向。

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于10天内连续发疹。乌青颜色变化自第二周开始,第三周最显著,在3~6周消退。小腿疼痛和踝部肿胀可持续数周,偶而数个损害相互融合向外围扩展,形成环形。少数复发。可伴有滤泡性结膜炎。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速,α2球蛋白增高。组织病理上主要变化在真皮中下部及皮下组织的上部,呈非特异性急性皮炎改变,有显著水肿,胶原纤维肿胀,血管扩张,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外渗、早期浸润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少数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约48小时后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有时在脂肪间隔中可见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偶有血栓形成,无结核结构。

本病诊断不难。根据结节的性质,特别消退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有一定特征性。本病需与结节性血管炎鉴别,后者结节分布于小腿二侧和屈面,较小且质稍坚,经数周后各个相继消退,遗留皮肤凹陷或纤维化。

治疗应首先去除慢性病灶和治疗有关疾病,急性发作时应适当休息,减少活动,口服非激素类抗炎药如消炎痛,水杨酸类制剂,对皮损广泛,炎症较重,疼痛较剧的病例,可应用强的松等皮质激素。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25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4
  • 更新时间: 2012-12-2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