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
 
摘要: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又称毛孔瘤、末端毛囊瘤、系来自末端毛囊漏斗的一种良性上皮瘤。病因未明,偶而可在蝇刺咬、烧伤处发病。常发生于中年人面部,尤其是上唇和颊部,也可见于头部,躯干及四肢等处。

倒置性毛囊角化病又称毛孔瘤、末端毛囊瘤、系来自末端毛囊漏斗的一种良性上皮瘤。病因未明,偶而可在蝇刺咬、烧伤处发病。常发生于中年人面部,尤其是上唇和颊部,也可见于头部,躯干及四肢等处。损害为大小不等,直径2~10mm的丘疹或结节,数目常为单个,多呈肤色或浅灰色,质硬,顶端中央有隐窝,其中有一角质栓,边缘光泽平滑呈堤状隆起,状如领口,四周无红晕或炎症浸润现象。无自觉症。组织病理示乳头瘤样外观。整个肿瘤位于表皮。瘤组织构成许多指状突起向下延伸,并可在不同的水平面或终端互相连接,突起中央为成堆的鳞状细胞作向心性排列,类似葱头样结构,称为鳞状漩涡,漩涡的周围为小的基底层样细胞,并由一层栅状排列的基底层细胞包绕,将瘤组织与真皮隔开。肿瘤中央有漏斗状角栓。真皮一般无明显改变。根据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典型皮损及组织病理,一般可以作出诊断。但须与下列皮肤病鉴别:①角棘皮瘤:主要与单发性者鉴别。损害为半球形结节,较为坚实,直径1~2cm,中心为一充满角质的陷窝。一般在半年内即可自行消退,遗留轻度凹陷性瘢痕。②基底细胞上皮瘤: 主要与结节溃疡型者鉴别。皮损开始为一帽针头至豌豆大的蜡样小结节。缓慢增大。表面常显示毛细管扩张。中心形成溃疡,结有厚痂。周围绕以珍珠色隆起性边缘。治疗可施行切除、刮除或电灼、冷冻、激光烧灼等法。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751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