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灰泥角化病

灰泥角化病
 
摘要: 灰泥角化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因未明。有认为本病是脂溢性角化病的异型,但也有认为是一独立病种。多见于皮肤干燥或轻度鱼鳞病的老年人,冬季易发病。

灰泥角化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因未明。有认为本病是脂溢性角化病的异型,但也有认为是一独立病种。多见于皮肤干燥或轻度鱼鳞病的老年人,冬季易发病。有些病人发病前常经年受日光曝晒、风吹、暑热及湿度的变化,或接触沥青、煤气等化学制品。有的病人可同时伴有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弹力组织变性、紫癜、毛细管扩张和皮肤癌等。这种环境因素与并发病对本病的发生是巧合或与病因有关,尚不清楚。根据发病年龄在中年、老人,不见于青少年及家族中无同患等情况,目前多数作者认为是后天性疾患而与遗传无关。皮损特点为帽针头至扁豆大(1~4mm直径),椭圆、圆形或无定形的疣状丘疹,顶端隆凸或扁平。颜色深浅不一,可呈浅灰白色、浅灰褐色或黄褐色。在跟腱及踝周围的损害外观不甚明显,但可触之。疣状丘疹表面为坚硬、粗糙、干燥、不透明的角质物,如同粘着于皮肤上,用指甲易于刮除,刮后不出血也无渗液,周围绕以菲薄鳞屑。表面角质物刮除后数日又可发生。这在小腿的皮损较为明显,而在足背皮损则不易刮除。皮损数目不定,可由2~3个到数百个。常对称分布于两小腿,尤以跟腱周围多见,其次为手足背和前臂,少数散发于股部和下臂的远端。掌跖。躯干及头面部从不受累。一般缺乏自觉症,偶有微痒。组织病理示网状角化过度,粒层细胞可有轻度空泡变性。棘层呈指状增生肥厚。真皮浅层胶原可有嗜碱性变,弹力纤维增生、聚集、碎裂、毛细管可轻度扩张,有轻度淋巴细胞围管性浸润。根据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典型皮损,必要时参考组织病理等不难诊断。治疗主要是软化皮损和除去鳞屑,可用10~15%尿素软膏或其他作用缓和的软膏。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330 次
  • 发布时间: 2013-01-06
  • 更新时间: 2013-01-06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