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贫血痣

贫血痣
 
摘要: 贫血痣是一种先天性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皮肤淡色斑,组织学上无异常改变。有人认为是皮肤血管发育不全,病变部位只有少量血管,也有认为是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的过度刺激或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或由于血管效应细胞对局部正常浓度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所致。

贫血痣是一种先天性功能失调而发生的皮肤淡色斑,组织学上无异常改变。有人认为是皮肤血管发育不全,病变部位只有少量血管,也有认为是血管收缩神经纤维的过度刺激或局部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或由于血管效应细胞对局部正常浓度的儿茶酚胺敏感性增高所致。在交感神经阻滞后,皮肤可恢复正常。本病表现为限界性圆形,椭圆形或线形的白色斑,单个或多个,不规则地成群分布,好发于面、上胸和背部,但亦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出现或发生较迟,可终生存在。摩擦或叩击患部,附近正常皮肤发红,而患部皮肤无变化,用钝器划正常皮肤可激发Lewis三联反应,而在贫血痣中仅出现一个风团损害。本病需与白癜风鉴别,后者局部色素消失,三联反应正常。本病不影响身体健康,无需治疗。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90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4
  • 更新时间: 2012-12-2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