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剂角化病是由无机砷引起的、主要累及掌、跖的点状角化过度性损害。在接触含砷量大的职业或饮用含砷量高的水,以及由于治疗需要常服砷剂药物的人群中。本病较常见。发生率随着中毒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而增加,但在耐受性方面有个体差异。当一生中接触无机砷接近90g时,几乎都有产生掌角化的可能。角化部位以掌部大小鱼际肌及跖部受压部位为主,四肢伸面偶可累及。早期损害为直径1~2mm大,边界清楚,轻度凹陷,类似嵌在皮内的淡黄色半透明鸡眼。角化过度继续发展,表面可呈疣状,并扩大至0.5cm大小。跖部角化及疣状增殖更为显著。四肢伸面损害往往为直径5mm以上的疣状赘生物。数目可从1~2个至多个。一般无主觉症状,但可伴发色素沉着,以及偶发皮肤癌和内脏癌。前者多为鳞状细胞癌,一般在原位发生,类似表皮原位癌。后者以支气管和泌尿生殖系癌肿较多见。因此砷剂引起的皮肤角化,可能是内脏癌肿的一个先驱症状,应引起警惕。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和不规则棘层肥厚,没有异形性变。如切片较深,有可能发现异形性。在典型病例中,可见原位鳞状细胞癌表现,类似表皮原位癌或日光性角化病。本病需与掌疣、掌跖角化和毛囊角化病鉴别: 掌疣呈角化过度,可有丝状突起和多发性暗红或棕黑色斑点。掌跖角化一般是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常早年发病,损害对称分布于掌跖部。毛囊角化病除掌跖角化外,常在身体其他部位伴有该病的典型损害。本病一般毋需治疗。如疑有恶变,则应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否则应作定期随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