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人造纤维生产劳动卫生

人造纤维生产劳动卫生
 
摘要: 人造纤维又名粘胶纤维,是用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制成的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主要原料为纤维素(木浆、短棉绒)、二硫化碳、氢氧化钠及硫酸等。

人造纤维又名粘胶纤维,是用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制成的纤维,如人造丝、人造棉等。主要原料为纤维素(木浆、短棉绒)、二硫化碳、氢氧化钠及硫酸等。

制造粘胶是先将纤维素浸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经切碎、碱化而成碱化纤维素碎屑。将老化后的碱化纤维素碎屑送入搅乳器中,逐渐加入二硫化碳,生成黄原酸盐碎屑。将其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形成粘胶溶液,经老化和过滤后送到纺丝槽。在纺丝槽中,粘胶溶液在加压下通过细孔喷嘴,进入硫酸浴,迅速凝结成丝。此丝导向纺丝罐,纺成丝再缠成圆形丝饼。此时,二硫化碳和硫化氢不断地从丝上释出,甚至离开纺丝机数小时后仍有二硫化碳和硫化氢释出。在搅乳和纺丝阶段,工人接触二硫化碳的机会最多,其浓度CS2一般为几毫克至几十毫克/米3,H2S最高不超过10~20mg/m3。清洗搅乳器时可能突然接触很高浓度的二硫化碳(参见“二硫化碳中毒”)。

氢氧化钠,酸,碱类以及碱化碎屑可影响工人的眼及手。在二硫化碳附近可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有毒气体。

搅乳器开盖前,应使用真空泵,将过量的二硫化碳气体抽出,因二硫化碳较空气重2.5倍,抽气装置应接近地平面; 新鲜空气入口应装置在高处。清洗搅乳器时工人应戴供新鲜空气的防毒面具。二硫化碳,为易燃及易爆炸气体,其自燃温度为120℃,搅乳器及纺丝车间必须有严格的防火防爆设备,严禁明火及电火花。储存地点不得有炽热物体存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70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