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中接触致癌因素引起的肿瘤称为职业性肿瘤。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与一般肿瘤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其病因已经为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物监测所证实,确与职业性因素有关。因为肿瘤性疾病相当多见,而且病因尚未阐明,潜伏期也很长,又受生活环境中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要查明职业性肿瘤确非易事。各国立法公认的职业性肿瘤种类尚不多,我国即将正式列入法定职业病之中。目前国际学术界已公认的职业性肿瘤见附表。
镉、铍、苯甲酰氯、氯丁二烯、硫酸二甲脂、丙烯腈、苯乙烯、杀虫脒等目前虽有一些肿瘤病例报道,但因流行病学证据不足; 或实验动物肯定,但尚缺人群资料。需对接触者加强医学监护和防治观察,并积极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期得出明确结论。在各国的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从统计不同行业和特定因素的接触者中的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例如,美国和瑞典都发现化工从业人员的癌症死亡率稍高于一般人; 英国报道皮革制靴工人中的鼻窦癌和印刷工人中的肺癌,美国报道钢铁企业中炼焦工人的肾癌,石油化工工人的淋巴网状系统肿瘤也均高于一般人群。这些也都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职业性肿瘤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流行病学调查、长期动物实验测试、短期初筛试验等三个方面。
(1)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是肯定或否定职业肿瘤的关键。统计资料能够较好反映相对危险度的为标化死亡率比 (SMR)或比例死亡率比(PMR),配对调查也能推测
主要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致癌因素 | 肿瘤发生部位 | 接触人群 | 潜伏期(年) | 相对危险度 | 备 注 |
多环芳烃 |
|
|
|
|
|
燃煤烟炱灰 | 阴 囊 | 扫烟囱童工 |
|
| 现已不见 |
沥青、煤焦油 | 皮 肤 | 炼焦及使用沥青焦油工人 | 20~24 | 7 |
|
页岩润滑油 | 阴 囊 | 精纺工 | 20~50 |
|
|
炼焦煤气 | 肺 | 煤气炉、焦炉工人 | 9~23 | 2.5~5 |
|
切削油 | 阴 囊 | 车床操作工 | 40~50 |
| 英国报道多见 |
电离辐射 | 肺 | 放射性及含氡矿藏开采工 | 15~23 | 10~30 |
|
| 造血系统(白血病) | X线工作者 | 11~17 | 3~10 | 有剂量反应关系,幼年易感 |
芳香胺类 |
|
|
|
|
|
β萘胺 | 膀 胱 | 染料化工工人 | (平均)16 | 61 | 1938年实验证实:少数接触 |
联苯胺 | 膀 胱 | 染料化工工人 | (平均)19 | 19 |
|
4-氨基联苯 | 膀 胱 | 染料化工工人 | 15~19 |
|
|
铬酸盐 | 肺 | 不溶性矿渣及铬颜料工 | 12~22 | 30 |
|
无机砷酸盐 | 皮 肤 | 农药制造工 | 20~30 | 10~20 | 动物实验尚未证实 |
镍 | 鼻 腔 | 炼镍工、接触羰基镍者 | 23 | 100~900 |
|
石 棉 | 肺 | 石棉制品、石棉纺织工 | 25~40 | 6~23 | 吸烟有协同作用 |
苯 | 造血系统(白血病) | 苯的提炼和使用者 | 3~20 | 2~5 |
|
芥子气 | 肺、上呼吸道 | 芥子气生产工 | 11~25 | 37 | 直接生产工人肺癌患病 |
氯乙烯 | 肝(血管肉瘤) | 聚氯乙烯清釜工 | 9~38 | 400 | 接触超过15年者呼吸道 |
氯甲醚 | 肺 | 生产及使用氯甲醚者 | 10~24 | 5~30 | 高浓度接触者1/3发病 |
未查明因素 | 鼻窦(癌) | 英、法、比利时、丹麦等国使 | 40(27~69) | 500 |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英国 |
出相对危险度。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除死亡报告登记、工厂记录外,也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前瞻性调查取得。如有历年连续记录则可作世代分析。如果流行病学调查,除得到相对危险度超出一般人的肯定结论之外,还能进一步显示致癌因素与肿瘤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则更有价值。此外,关于接触年限、潜伏期、接触年龄等也可作出相应的统计,以便与一般肿瘤作比较。
(2) 长期动物实验可证明某些特定因素对动物的致癌性,但从动物推论到人体有很大的不同,宜谨慎考虑。
(3) 短期体外初筛试验仅能作为选择长期动物实验对象的参考,这类试验不能代替长期动物实验,也不能作为总结性定论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包括: ①对于已肯定的职业性致癌因素要千方百计从改变工艺流程,找寻无害或低害的代用品,尽可能避免生产环境中的接触机会。铬、镍、芳香胺等致癌因素的控制已收到一定效果。对于已接触的工人要作长期随访观察,加强医学监护,力求早期诊治。②对于疑似的职业性致癌因素,要加强研究,从调查中求得结论。③定期测试生产环境中职业性致癌因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④要大力宣传戒烟,因为除烟中含有致癌物质外,吸烟对一些职业因素还可能有协同作用。⑤制订有关法规及管理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