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棘口吸虫与棘口吸虫病

棘口吸虫与棘口吸虫病
 
摘要: 棘口吸虫为棘口科吸虫的统称。棘口科吸虫种类很多,分布广泛。据报告可以寄生人体的棘口吸虫有20种以上,但由于此类吸虫的分类意见尚未统一,其中的一些很可能是同物异名。

棘口吸虫为棘口科吸虫的统称。棘口科吸虫种类很多,分布广泛。据报告可以寄生人体的棘口吸虫有20种以上,但由于此类吸虫的分类意见尚未统一,其中的一些很可能是同物异名。在我国报告的有伊族真缘吸虫(Eu-paryphium ilocanum Garrison,1908),罗真缘吸虫(E. melis Schrank,1788),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revolutum Froehlich,1802),接睾棘口吸虫(E. par-aulum Dietz,1909),宫川卷棘口吸虫 (E. miyaga-wai Ishii,1932),曲领棘缘吸虫 (Echinoparyphiumrecurvatum V. Linstow,1873),抱茎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perfoliatus V. Ratz,1908),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m conoideum Bloch,1872)等,其中以伊族真缘吸虫和似锥低颈吸虫较多见。棘口吸虫虫体长形,中等大小,体表具棘,腹吸盘较口吸盘大。口吸盘周围有口圈或头冠,口圈或头冠上有单环或双环头棘。口、腹两吸盘相距甚近。睾丸2个,边缘平整或分裂。卵巢较睾丸小。卵黄腺发育良好。生殖孔位于腹吸盘与食管分支处之间。排泄囊Y形。虫卵大,椭圆形,黄或金黄色,壳薄,有卵盖,在粪中发现时卵内只有卵细胞和卵黄细胞,外观似姜片虫卵,但较后者略小,一般为80~120×55~70μm。

虫卵在充分的湿度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中经10余天发育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螺体,在其心室里发育为胞蚴。胞蚴产出的母雷蚴,逐渐移至宿主的内脏发育为子雷蚴。尾蚴具头领和头棘,可在子雷蚴体内结囊 (如卷棘口),或逸出后在原来的螺体内或再侵入其它螺蛳或双壳贝体内甚至在植物上结囊。还有一些种类的尾蚴以鱼或蛙作为第二中间宿主。囊蚴类圆形。人或动物因吞食含有囊蚴的中间宿主或植物而获得感染。

人体感染见于苏联、菲律宾和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广东、云南和湖北等省。当地居民有生食或半生食螺蛳及鱼肉的嗜好。多数地区如日本,印度尼西亚,可能只是偶然的感染,出现散发的病例。

棘口吸虫多寄生于小肠的上部,以其头端插入肠粘膜,可能发生局部的炎症反应,但虫数少时,一般并不严重。病人可有腹痛、腹泻和其它胃肠症状。严重病例可有食欲减退、消瘦、浮肿等,甚至可致死。成虫偶可侵入胆管。

卷棘口吸虫成虫


吡喹酮及硝硫氰胺治疗有效。预防主要是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鱼类、螺蛳、双贝类及青蛙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840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4
  • 更新时间: 2012-12-1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