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降温是用通风方式把车间内余热排走,以降低室内气温或提高工作地点局部风速,以利工人机体散热。通风降温是工厂防暑降温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热压或风压作为动力,使室内外空气进行大量交换,以降低室内的空气温度。通常分为热压自然通风和风压自然通风。
(1) 热压自然通风: 车间内因有热源存在,气温常高于室外,造成室内外空气间的比重差异,因而产生重力压差,促使温度低、比重大的室外空气从车间下部开口处流入室内,温度高、比重小的室内空气从车间上部开口处排出室外,形成了一种全面的自然通风换气(图1)。内外温差较大或进出口之间的高度差越大,通风换气量就越大。
图1 热压自然通风
(2) 风压自然通风: 当风吹向厂房时,在厂房的迎风面产生正压,背风面产生负压,从而形成压力差,使室外空气从迎风面开口处流入,车间内空气从背风面开口处流出,造成一种全面通风换气(图2)。安装在屋顶上的风帽,带挡板的天窗是利用风压自然通风的特设装置。
图2 风压自然通风
借热压和风压进行换气的自然通风,不但换气量大,且不消耗动力,适用于产生大量余热的高温车间。其缺点是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风力不大,温差较小时,效果则较差。
为了保证和提高自然通风效果,在设计和使用自然通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车间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角以上,不宜小于45°。各热车间平面配置最好不采用封闭式,尽量单排布置或呈L型、口形,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迎风面。②放散大量余热的车间宜采用单层建筑,在其周围特别是夏季主导风向迎风面,不宜修建坡屋。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面; 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进气窗最好有上下两排。下排进气窗作为夏季进风用,窗下沿高度一般可取0.6~0.8m。上排进气窗作为冬季进气用,窗下沿不宜低于4m。⑤为了保证排风稳定,避免
风自天窗倒灌,可采用避风天窗。天窗形式的选择可视地区特点和厂房用途而定,图3是热车间常用的几种型式的避风天窗。
图3 各种型式的避风天窗
局部机械送风 当自然通风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作地点的高温时,必须采用局部机械送风,加强局部工作地点风速或将经过冷却处理的冷空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局部机械送风的方式一般分为送干风、喷雾送风和冷却送风。
(1) 送干风: 利用吊扇、台扇、座扇或轴流式风机将局部范围的空气吹向工作地点,造成一定的风速,以利人体散热。本法简单、经济易行,但效果有限。
(2) 喷雾送风: 与送干风的不同在于风扇上附带喷雾装置,使送风中混有雾状水滴。通过水雾蒸发吸收空气的热量,降低送风的温度。同时落到人体表面的部分雾
滴也可因蒸发吸热,给人以凉爽感觉。喷雾送风的雾滴直径不能大于100μm,最好小于60μm。雾滴过大,不易蒸发,并会引起人体不适感。常用的喷雾风扇有劳研Ⅱ型(图4)、PDS型、ZL-11型、YL30K等型号。喷雾风扇的降温效率平均在40%左右,适用于冶炼炉、加热炉及其他高温地点的局部降温。
(3) 冷却送风: 在某些高温地点,以上两种送风若不能满足要求或不适用时,可采取冷却送风。即将空气先行冷却处理,使其温度降到所需程度,然后送到工作地点。冷却送风可能采取的冷源和冷却设备见附表。
冷却送风的冷源和冷却设备
种 类 | 特 点 |
冷源 |
|
深井水 | 低温深井水可用于喷水室或水冷式表面 |
地道 | 长地道可用作热交换器,使空气冷却, |
人工冷源压 |
|
缩式制冷 | 制冷剂(氨或氟利昂)的液体气化时吸收 |
化学吸收 | 利用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循环地吸收和释 |
真空吸收 | 利用高压蒸气喷射器所造成的真空,使 |
冷却设备 |
|
喷水室 | 一般用于大型及湿度要求高的送风系 |
水冷式表 | 占地面积小,管理简单;缺点是耗用金 |
直接蒸发式 | 直接用制冷剂吸收热量,冷量损失少, |
冷却送风方式有两种: ①集中式送风系统,送风量大,适于送风点多的场合,冷却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管分送到工作地点(图5)。②局部送风装置,送风量小,适用于送风点少而又分散的场合,如机器操纵室、吊车司机室等。通常采用空调机组或小型空调机,就地处理空气(图6)。
图5 集中式送风系统
图6 局部送风装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