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油漆作业劳动卫生

油漆作业劳动卫生
 
摘要: 油漆是涂布于物体表面能结成坚韧薄膜而起保护、装潢或绝缘作用的物质。我国传统的油漆是植物油 (桐油等)和大(生)漆。油漆的品种繁多,都是由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干燥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组成。

油漆是涂布于物体表面能结成坚韧薄膜而起保护、装潢或绝缘作用的物质。我国传统的油漆是植物油 (桐油等)和大(生)漆。油漆的品种繁多,都是由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干燥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组成。成膜物质是油漆的基本成分,为各种天然或合成树脂。根据成膜物质的种类,对油漆进行分类和命名,常用品种为油脂类漆、天然树脂漆、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沥青漆、硝基纤维漆、过氯乙烯漆及环氧树脂漆等。溶剂是能溶解成膜物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同品种的油漆对溶剂的性质和用量有不同的要求,如硝基纤维漆中含溶剂的百分比为60~80%。颜料及其他添加剂则视加工产品的要求而定。


油漆的组成物


种 类

品 名

成膜物质

天然树脂:虫胶、亚麻仁油、
桐油、梓油等
合成树脂:醇酸树脂、酚醛树
脂、氨基树脂、沥青、过氯乙
烯树脂、环氧树脂、聚脂树
脂、纤维脂、顺丁烯二酸树
脂、丙烯酸树脂、橡胶等

溶剂

醇类(乙醇、丁醇)、丙酮、汽
油、抽余油、芳香烃类(苯、
甲苯、二甲苯等)、萜烯类、
(松节油)等

颜料

白色:锌白、二氧化钛、锌钡

黄色:铬酸铅、硫化镉、藤黄

绿色:氧化铬、酞菁绿、铜绿

蓝色:普鲁士蓝、酞菁蓝

添加剂

填充料:滑石粉、二氧化硅、
硫酸钙、硫酸钡等
杀霉菌剂:五氯酚钠、芳香基
汞等
促干剂:锰、钴、铅、锌、钙
的植物油酸盐和环烷酸盐类
增塑剂:磷苯二甲酸二丁酯、
O-磷酸甲苯脂等
缓蚀剂:红丹、铝粉等



油漆生产的主要工序是熬制、稀释、搅拌、研磨、过滤等。

接触油漆的作业很多,除油漆制造工人外,各种使用油漆的作业(如喷漆、涂漆、浸漆等)均可接触油漆。旧船舶、旧机械的除漆工作,也可接触油漆固体组分的粉尘。

油漆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在生产和使用油漆过程中的工人,可能吸入各种溶剂的蒸气或添加剂的微粒,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毒物中以铅化合物较常见,在油漆制造过程中,原料的称量、加料、搅拌、研磨等操作,可有粉尘飞扬。搅拌机旁空气中铅尘浓度可达0.05mg/m3。喷漆作业喷出的雾滴中也含有此类毒物。目前已有若干低毒物质用于油漆以代替铅化合物,但使用含铅油漆的作业仍较多,故铅中毒病例还时有发生。

在常用的油漆溶剂中,以苯的毒性为大。目前虽逐步用其他溶剂代替,但在某些油漆的溶剂中仍含有少量苯。其他溶剂也多有一定毒性,在油漆厂和刷漆、浸漆、特别是喷漆操作场所,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可超过卫生标准数倍甚至数十倍。由于溶剂的挥发性大,其蒸气污染空气的机会也多。所以,苯及其他溶剂中毒至今仍是油漆作业的主要危害。

硬树脂和植物油的熬制过程中,常可裂解产生一些刺激性烟雾和气体(如酚、醛等),对工人上呼吸道及眼产生刺激。此外,皮肤接触溶剂、油脂及其他刺激物可引起皮炎; 生漆、酚醛树脂等可以成为致敏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炎。

油漆生产过程中可应用低毒溶剂代替苯、四氯化碳等毒性较大的溶剂,如喷漆用甲苯代替苯,120号汽油代替甲苯,苯甲醚代替二甲苯等。近年来发展的水溶性电泳漆进一步减少有毒溶剂的使用。在加料、搅拌、研磨、出料等工序,应采用密闭、通风除尘; 熬制、搅拌等产生烟雾和蒸气的作业,应采用局部抽风排毒; 溶剂的运送应密闭化。喷漆需用排毒柜,喷漆及接触高浓度粉尘及蒸气的操作工人应佩戴防尘、防毒面具或口罩。禁止用溶剂洗手、去污。经常接触油漆的工人还可使用干酪素皮肤防护膜或其他防护油膏。硝基纤维漆车间必须有严密防爆设计,严禁明火及电火花。工人就业和定期体检时,应重点注意发现血液和造血功能、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粘膜的病变; 对患有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肝肾实质性病变及严重神经官能症者,均不宜从事接触油漆的作业。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62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