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寄生虫病学 >>

 
摘要: 虻科分为4个亚科,共有400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3个亚科: 虻亚科(Tabaninae)、多节虻亚科(Pangoninae)及斑虻亚科。(Chrysopinae)。

虻属双翅目的虻科(Tabanidac)。虻体硕大而强壮,体长1~3cm,黄色、灰色、褐色或黑色不等。胸、腹部或翅上具有不同的色彩。触角短,分3节,末节上有连续的环痕,其数多少依种类而异,无触角芒。雌虻口器为舐刮式,形成强直的刀刃状舐刮器。雄虻口器退化。翅脉复杂,有5个后室和1个中室(闭室)。雌虻吸血,雄虻刺吸植物汁液为营养。虻的卵常聚集成块,每块含卵数十至数百粒,并有胶质,多粘附在植物的叶片上,少数可产卵于河岸溪滩的石块上。幼虫体形细长,两端尖锐,由11个环节组成. 前端有1个圆锥形的小头,后端有1个短呼吸管。蛹为裸蛹,比幼虫粗短,有1对中胸气孔,但无呼吸管,各腹节均有呼吸孔。虻主要在湿润的泥土内孳生,如池塘、沼泽、稻田和河边的污泥以及森林、草场和庭园的湿土。幼虫肉食,以土壤中其它动物幼虫为食。幼虫发育成熟后在土内化蛹,蛹渐渐发育移向土面羽化为成虫。虻的生活史较长,一般每年繁殖1代,6~8月为高峰,10月以后幼虫向土层深处移动,在土内越冬。虻在盛夏季节最为活跃,在寒、温带常在白天强烈的日光下刺吸血液。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有不少种类吸血活动高峰在傍晚。在阴雨天气,虻类一般很少活动。

虻科分为4个亚科,共有400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有3个亚科: 虻亚科(Tabaninae)、多节虻亚科(Pangoninae)及斑虻亚科。(Chrysopinae)。虻能传播一些人及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如分斑虻 (Chrysopsdimidiata)和静斑虻(C. silacea)为罗阿丝虫病的传播媒介,中室斑虻(C. discalis)能传播野兔热。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008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