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F)是最活泼的元素之一,为淡黄色刺激性气体。原子量18.998,沸点-188.30℃,在湿空气中即形成氟化氢(HF)。含水氟化氢即氢氟酸。氟主要由萤石(CaF2)、冰晶石(Na3AlF6)及氟磷灰石[3Ca3(PO4)2CaF2]中提炼。在用冰晶石炼铝、用氟磷灰石制磷肥、炼钢(以萤石作助溶剂),制造氢氟酸(萤石与硫酸加热反应)以及合成氟塑料、氟橡胶、杀虫剂(如氟化钠)、杀鼠剂 (如氟醋酸钠)、冷冻剂、高能燃料以及多种氟化物,都有接触机会,特别是在炼铝、制磷肥等过程中,甚至可污染周围大气、水源及土壤。高氟地区水中含氟量高。氢氟酸主要用于雕刻金属,腐蚀玻璃和作为化工原料。
氟及氟化物主要以气体及粉尘形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进入人体。氢氟酸则可通过皮肤吸收一部分。吸收至体内的氟,约50~85%随尿排出,12.6~19.5%随粪排出,汗液可排出7~10%,乳腺排出微量。体内存留的氟约90%蓄积于骨和牙组织中,在毛发、骨骼肌、肺、肝、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组织内也贮留少量。
接触氟化氢,迅速引起眼、鼻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如流泪、喷嚏、咽刺痛、咳嗽、胸闷等。吸入高浓度可致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极高浓度还可能引起反射性窒息。
经常接触低浓度的氟和氟化物,可出现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多数患者常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长期食用高氟饮水(含氟>1mg/L)可引起地方性氟病。
氢氟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渗透性。接触局部先出现潮红,后转暗红干燥,数小时后局部感剧痛; 创面呈苍白坏死,或形成水疱,甚至可损及骨膜或骨质。如不及时处理,常造成溃疡,愈合缓慢。灼伤部位须立即彻底冲洗,用5 %碳酸氢钠液或石灰水上清液湿敷,再敷33%氧化镁甘油糊剂。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直流电钙离子透入疗法止痛效果较好。
氟骨症 是慢性氟中毒和地方性氟病的主要病变。氟对骨的作用是通过离子交换和新生骨形成两个环节。细胞外的氟进入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外壳,再与碳酸盐羟基在结晶表面置换。形成更稳定的碳酸盐氟磷灰石。另一方面,由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使骨再生和再结晶形成新骨,致骨表面粗糙、增生,骨皮质肥厚硬化,髓腔变窄。由于氟化钙的形成,也影响牙的钙化,以致牙冠钙化不全,釉质受损,牙的硬度降低,牙本质也受损。此外,氟可抑制磷化酶,影响钙、磷的正常代谢,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低钙血症,患者常诉无力,食欲减退,四肢麻木,肌肉、关节 (特别是腰腿部)酸痛等。X线示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或交叉呈网状,严重者呈大理石样。一般先损及脊柱、骨盆及肋骨等躯干骨,以后累及长骨。骨周改变可见桡骨、尺骨、胫骨、腓骨、骨盆和腰椎等外骨膜、骨间膜、肌腱、靱带出现钙化。氟斑牙主要见于门齿、犬齿的唇侧面,为棕黄色斑点,齿质易磨损。尿氟常增高。
车间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