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工业的生产与机械制造工业基本相同。
造船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 钢板压平→除锈→喷涂防腐涂料→烘干→选料放样→切割→分段组装→船台合拢→油漆→下水。
除锈: 目前多用酸洗和抛丸除锈。为防止钢板在造船周期中受腐蚀,故先涂上底漆,常用底漆有光明丹底漆、环氧铁红、环氧铝粉铁红和富锌底漆。
切割: 用自动焊机,半自动焊机或手工焊机,有的工艺用碳弧气刨。
组装: 先将可以分段组装的部分尽量联接起来 (分段组装包括组装件的安装),然后再到船台合拢。船体合拢后要涂漆; 下水前要进行管道安装和钢板保温隔热,锅炉和蒸气管道的保温隔热等。
造船工艺中焊接作业较多,例如一艘24,000t油轮,使用钢材约74,000t,即钢材从放样下料,分段组装至船台合拢下水的整个建造周期中,全船成品焊缝长度达127,000m,其中50%左右在露天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其余为手工焊接。手工焊的80%作业是在船室内完成。因此焊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舱室内工作。有的小舱室只能容纳一人,而且又是舱室套舱室,甲板下扣甲板。因此在造船工业中电焊工不仅是最主要的工种,而且作业条件极差。电焊时所产生的电焊烟尘,因焊芯、药皮、油漆和材质不同,其成分亦异。就一般情况来说,主要包括三氧化二铁、氟化物、二氧化锰、总二氧化硅、臭氧和二氧化氮等。此外,在焊接镍铬合金钢时,可产生大量的氧化铬和氧化镍等气溶胶。工人长期吸入焊接粉尘,特别是在通风不良的狭小舱室内长期进行电焊和气焊时,可引起焊工尘肺(参见“焊工尘肺”)。
锅炉和蒸气管道的保温隔热多用石棉泥和玻璃丝,因此作业时空气中含有石棉和玻璃丝粉尘。国外曾有管道工罹患石棉肺的报道。玻璃丝粉尘对皮肤及呼吸道均有较强的刺激性。此外,生产螺旋浆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混合性金属粉尘。
在使用光明丹底漆(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时可发生铅中毒,改用环氧铁红底漆(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环氧树脂、锌黄等)后,可避免发生铅中毒。在修理涂过光明丹油漆的船舶时,当切割、焊接和除锈时仍有较多的铅气溶胶污染空气,危害工人。
在焊接锰钢或使用含锰焊条时,空气中有含锰气溶胶,特别是在舱室内作业时,长期吸入可发生锰中毒。
使用有机溶剂涂料时,工人常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汽油及松节油等,可引起急慢性中毒。
船舱内各种镀锌管道在切割或焊接时,亦可发生氧化锌烟尘,引起金属烟尘热。
电焊时所产生的紫外线辐射较强,特别在较小的空间,有多数焊工同时进行焊接时,常因互相干扰和不注意可引起电光性眼炎。自采用焊接结构代替铆接装配船体后,造船业的噪声、振动基本得到控制,但在铸造车间仍存在较强的噪声和振动。在安装调试导航通信设备时,有高频和微波辐射,须加注意。夏季在船台露天作业和通风不良的舱室内作业时常受太阳辐射热影响,可发生中暑。在北方,冬季可发生冻伤。造船过程中有许多高空作业,易发生外伤。
预防焊工尘肺及锰中毒的措施可参见 “焊接作业劳动卫生”条目。合理组织生产、尽量避免在小舱室内多人同时焊接; 在狭小舱室作业时,可设置专用局部抽风机加强排毒和通风换气,并认真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过滤式口罩等。
预防职业中毒(如铅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除采用局部通风外,应加强个人防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维修、洗消以保证防毒效果。夏季船台作业应安装遮阳凉棚,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在北方冬季应设挡风棚防寒,避免冻伤。做好安全教育,防止外伤事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