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二甲酯[(CH3)2SO4]为无色略带葱头气味的油状液体。分子量126.13,比重1.33(20℃),蒸气比重4.35,沸点188.3℃。溶于水、乙醚、乙醇和氯仿。在冷水中可缓慢分解,在50~60℃时可蒸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作军用毒剂。主要用于制药、染料、香料等工业。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吸入并附着于湿润的粘膜表面时,可水解为硫酸和甲醇,对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腐蚀作用。空气中浓度为500mg/m3时,10分钟可致死。
急性中毒时,吸入后立即出现强烈的粘膜刺激症状,如畏光、流泪、眼痛、咽痛、呛咳等,并有结膜角膜水肿,口腔及咽喉部充血、水肿、糜烂、点状出血。较重者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剧咳、气急,两肺可有干、湿性啰音。部分患者咽喉部可产生白色伪膜、喉头水肿、声带痉挛。严重者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肺水肿。继之躁动不安,血压下降以至休克。病程稍长者可出现肝、肾或心肌损害,亦有咯出大片伪膜者。严重中毒恢复后,部分患者可在一定时间内有视力减退、色觉障碍或遗留慢性呼吸系统症状。皮肤污染后可出现皮疹、水疱等,愈合较慢。长期接触低浓度硫酸二甲酯可发生眼部及呼吸系统慢性炎症。
患者中毒后,鼻和口腔用2~4%碳酸氢钠洗嗽,用抗生素眼药水滴服。及时吸氧及雾化吸入2~5%碳酸氢钠液。按常规防治肺水肿。喉头水肿时,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在搬运过程中要防止容器破碎,造成大批中毒。车间内应配备2~4%碳酸氢钠溶液及冲洗器,以便需要时及时冲洗。车间内可用氨水喷雾中和毒物。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皮)阈限值为0.5mg/m3 (TLV-TWA,美,19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