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海葵及珊瑚刺伤

海葵及珊瑚刺伤
 
摘要: 海葵通常生活在海洋的珊瑚礁上,当人们接触时即可被刺伤,先有刺痒,继之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有的可出现疼痛性荨麻疹样损害,往往呈长条形。四肢、颈项及胸腹部均可发生。除局部症状外,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发热等。

海葵及珊瑚均属腔肠动物门,为对称的辐射状单纯结构动物。均具刺线囊或刺细胞,为其防御及攻击性器官。刺线囊内含毒液,当受到外界侵袭时,通过蜷曲于囊内的小管伸开发射。管上有无数倒刺,一旦接触到被害者,可象抛锚一样地附着在异体上,并注入毒液。未经排空的线囊甚至在干涸状态下亦具刺激作用。据报道其毒液的成分及毒力随动物品种而异。从海葵触须毒液中分离出海葵素及海葵毒。前者引起瘙痒及风团; 后者经实验可引起呼吸麻痹死亡。据分析海葵毒素中有r-butyrobe-taine,龙虾肌碱及葫芦巴碱,也有类似眼镜蛇毒素的催眠毒素。

海葵通常生活在海洋的珊瑚礁上,当人们接触时即可被刺伤,先有刺痒,继之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有的可出现疼痛性荨麻疹样损害,往往呈长条形。四肢、颈项及胸腹部均可发生。除局部症状外,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发热等。

珊瑚刺伤皮肤后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顽固性溃疡,痊愈缓慢。有作者报道接触珊瑚后在并无损伤情况下发生皮炎的。被刺后受累部位迅即出现明显的浆液性渗出,24小时内形成溃疡,愈后留下瘢痕及持久性瘙痒。防治原则参见海蜇皮炎条目。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54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7
  • 更新时间: 2012-12-17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