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萘胺危害

萘胺危害
 
摘要: 萘胺(C10H7NH2)有二种异构体,即甲萘胺(1-萘胺或α萘胺)和乙萘胺(2-萘胺或β萘胺),分子量143.18。甲萘胺为黄色针状结晶,比重1.13,熔点50℃,沸点300.8℃; 易溶于醚和醇,微溶于水。

萘胺(C10H7NH2)有二种异构体,即甲萘胺(1-萘胺或α萘胺)和乙萘胺(2-萘胺或β萘胺),分子量143.18。甲萘胺为黄色针状结晶,比重1.13,熔点50℃,沸点300.8℃; 易溶于醚和醇,微溶于水。乙萘胺为无色或粉红色片状晶体,比重1.061,熔点110.2℃,沸点306.1℃;溶于热水,醇、醚和苯。萘胺主要用于染料工业,并用作橡胶硫化的促进剂。甲萘胺还用于合成一些含萘基的化合物。

萘胺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从胃肠道和皮肤进入。萘胺进入人体后,小部分以原形由尿排出,绝大部分转变为有致癌作用的羟基衍生物及醌亚胺 (NH:C6H4:O)类衍生物。乙萘胺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急性中毒可以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急性出血性膀胱炎。长期接触乙萘胺的主要危害为发生膀胱肿瘤,诱发期平均15~20年。小部分接触者可在调离工作后几年才发病。多为恶性膀胱癌,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突然发生无痛性血尿或呈显微镜下血尿。膀胱镜检查可辅助确诊。

长期接触者应定期进行尿常规及细胞学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膀胱镜检查。确定诊断膀胱肿瘤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有的国家认为萘胺是人体致癌物,故规定工作场所不允许测出萘胺。我国要求严格控制,但未作具体规定。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46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