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绿藻菌病系由失去叶绿素的一种藻类,侵入皮肤或其他组织引起的一种肉芽肿病变,比较少见。无绿藻菌是绿藻菌的一种变种,失去了它原有藻类的叶绿素,一般腐生在蔬菜、牛乳、粪便或植物上,通过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赤足的农民易染此病。开始为一丘疹或小结节,逐渐向外围扩大,边缘高出皮面,破溃结痂,留下萎缩性疤痕。近部淋巴结亦可被感染。口腔、鼻、浆膜组织等亦可感染,但为数甚少,患者可有轻度痒感,但无全身症状。组织病理示慢性肉芽肿,在表皮和真皮上部可见许多圆形、厚壁发亮的孢子,22~30×17~24μm大,内有许多脂质颗粒,随细胞核分裂,细胞浆立即分裂,形成2、4、8或更多的内孢子,成熟后孢壁破裂,放出孢浆和内孢子。HE染色较淡,过碘酸锡夫染色深,便于识别。直接镜检可见圆形厚壁发亮孢子,内有许多颗粒,不出芽。在含氯霉素的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25~32℃,为酵母样生长。37℃生长很慢,40℃不生长。放线菌酮有抑菌作用。防治本病在于避免皮肤接触带菌的腐烂蔬菜等。外用含硫酸铜或龙胆紫的药水或软膏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