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恶性肿瘤的“自发”消退与逆转

恶性肿瘤的“自发”消退与逆转
 
摘要: 恶性肿瘤一般具有持续性生长的特性。但有时由于肿瘤自身的营养障碍,或影响机体和肿瘤之间均势的某种作用,肿瘤可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临床上的消失,由于消失的原因不明,故一般称为“自发”消退。实验室的研究证明,在特殊条件下使某些癌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已取得成功。

恶性肿瘤一般具有持续性生长的特性。但有时由于肿瘤自身的营养障碍,或影响机体和肿瘤之间均势的某种作用,肿瘤可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临床上的消失,由于消失的原因不明,故一般称为“自发”消退。实验室的研究证明,在特殊条件下使某些癌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已取得成功。

恶性肿瘤的“自发”消退 临床上确诊的恶性肿瘤,如未及时治愈,绝大多数都不断恶化。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细胞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手段对若干肿瘤进行大规模普查,如子宫颈癌、乳腺癌、食管癌、鼻咽癌和肝癌等。有人曾对同一人群进行多年普查,发现有些癌前病变和原位癌,不但可在许多年中不发展,甚至可“自发”消退。这种情况在子宫颈癌中比较常见,在其他肿瘤(如食管癌、肝癌)中,由于取材困难,不易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还有一些新生儿肿瘤,如成神经细胞瘤亦有“自发”消退者。至于病理和临床上确诊的成人恶性肿瘤发生自发消退者,虽极为罕见,但自六十年代以来,仍有证据确凿的病例。这类现象提示,在特定条件下,恶性肿瘤有可能通过机体和肿瘤之间某种尚未阐明的作用而得以消退。这种称为人体肿瘤“自发”消退的现象可能涉及激素、免疫、高温(发热) 或微生物感染等作用。成神经细胞瘤的消退则多半是一种自发的分化成熟现象。在少数情况下,这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可突然全部分化成熟为无害的神经节细胞,在此后的多年随访过程中,亦未见复发。探明上述现象的本质,将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新的线索。

恶性肿瘤的逆转 有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恶性的豹斑蛙肾腺癌,如将癌细胞核取出,移植到被激活的去核蛙卵内,蛙卵即进行通常的卵裂和分化,发育成为正常的蝌蚪。虽然所有的细胞核都确系来源于癌细胞核,而且疱疹病毒基因亦仍然存在,但并不表现出任何肿瘤性状。这说明癌细胞核在特殊条件下,可回复到正常细胞那样的分化,这种表现称为恶性肿瘤的逆转。更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把黑色小鼠的雄性胚胎移至睾丸内,胚胎组织变为能转移的畸胎癌,将此畸胎癌移植至另一纯系小鼠腹腔内,常可形成腹水型肿瘤。如此反复传代7~8年,经过200代左右,再从该腹水癌中分离出胚胎性癌细胞,分别注入另一品系(褐色小鼠)的囊胚泡中(每个囊胚泡注入数个癌细胞),然后将囊胚泡移植至假孕(与切断输精管雄鼠交配的)母鼠的子宫内,使之发育成熟并正常分娩。如此娩出的小鼠中,有的根据皮毛颜色和同功酶谱等遗传特征,证明为正常囊胚泡和癌细胞共同组成的嵌合体。对雄性嵌合小鼠与褐色雌鼠杂交产生的F1仔鼠进行的遗传学分析,证明有的雄性嵌合小鼠的精子来源于移植的胚胎性癌细胞。所有这些嵌合体小鼠和杂交F1小鼠均表现正常,没有恶性症状,说明畸胎癌细胞被移植至囊胚泡后已完全逆转为正常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为了研究促使恶性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的条件,近年来不少实验室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实验模型。有的利用正常细胞产生的物质使恶性细胞分化成熟、丧失恶性特征,如利用巨噬细胞粒细胞诱导物(macrophagegranulocyte inducer,MGI)蛋白质,使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为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有的则进一步利用已知化学结构的小分子促使恶性细胞分化,如利用二甲基亚砜和六甲撑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类的平极化合物(planar-polar com-pound)使小鼠的Friend白血病细胞(由Friend病毒复合物引起的红白血病)向红细胞分化成熟;胞质内合成血红蛋白,胞膜内出现红细胞膜特有的蛋白质,出现细胞形态上的变化以及分裂能力下降等。这些事实在恶性肿瘤的癌变原理、防治途径方面提供了新的线索,也成为研究高等生物基因表达和其调控的理想模型。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42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