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肿瘤的放射治疗

肿瘤的放射治疗
 
摘要: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已经有80年的历史。临床上,自第一个皮肤鳞状细胞癌用放射线治愈后,由于对放射线缺乏认识,因此在临床试用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如各种严重的局部反应,而且总的疗效很差。1920年Coolidge发展了放射线量的测量方法,定出了剂量单位,即伦琴(R);对放射治疗学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已经有80年的历史。临床上,自第一个皮肤鳞状细胞癌用放射线治愈后,由于对放射线缺乏认识,因此在临床试用中出现了大量问题,如各种严重的局部反应,而且总的疗效很差。1920年Coolidge发展了放射线量的测量方法,定出了剂量单位,即伦琴(R);对放射治疗学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放射线的生物效应也开展了研究。Coutard建立了至今尚用为常规的每日照射一次的分次放射治疗方法。镭疗方面,影响最大的为1930年Paterson-Parker和Qui-mby两种剂量计算体系。虽然在子宫颈癌治疗上还一直采用经验计算法(即毫克小时)而且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以R量的计算法有更明确的物理基础。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镭的剂量分布更为正确可靠。对于浅表肿瘤放疗的效果在逐年提高,但对于深部肿瘤的疗效却依然较差。为此,国外自1950年以来,着重研制了穿透力越来越强的放疗机。原子能的研究使高比度的60钴源成为现实,促进了远距离60钴治疗机的发展。其后又继续发展了直线加速器和感应加速器。

目前恶性肿瘤的放疗在国外基本上都采用直线加速器,一部分仍在应用60钴远距离治疗机。深部X线治疗机已由感应加速器或直线加速器的电子束所替代。腔内近距离治疗方面,由于镭有许多缺点,渐以核素代之,并且为了减少放疗工作者的受量,发展了多种后装式腔内和组织内放疗方法。近几年来,对上述放射方式的物理关系已有深入的研究,对应用的剂量(从输出剂量直到组织内实际吸收的剂量)都有了明确的单位。人体内各种不同结构如骨、脂肪、肌肉以及空气对剂量分布的影响也有了校正系数可查。特别是CT的发展,结合电子计算机在治疗计划系统中的应用,使放疗的物理准确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应用这些新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描绘出病人全部放射野的综合分布,可用电视屏显示,并能随时改变剂量分布,直到满意为止。

此外,放射生物学方面的进展很快,对脱氧核糖核酸的破坏过程积累的资料,对于利用化学物质改变DNA大分子结构,从而改变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工作,展示广阔的前景。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放射治疗中的组织改变,提出利用细胞群的动态来改善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受放射后的损伤比率。另一重要发现是在肿瘤组织内有乏氧细胞,它们对光子射线是抵抗的;在一般光子射线治疗中,有部分乏氧细胞转化为氧合细胞,但在较大的肿瘤中,往往残存乏氧细胞,成为复发的基础。为了消灭这些细胞,目前正采用高线性能量传递(LET)放射治疗、以及放射治疗和加温或化学药物的综合疗法。高LET放射目前虽处于实验阶段,但是已有令人鼓舞的成就。近五年来对于加温配合放疗也在进行深入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对不同部位肿瘤最合适的加热方法(短波、微波、超声波等)以及体内局部测温等。在化学增敏方面,除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灭和增敏作用外,还重视对乏氧细胞的增敏剂,如Ro-07-0582(Misonidazole属硝基类、灭滴灵药物的衍生物)。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导致放疗技术上的改进,如采用斗篷式大面积的放疗显著提高了何杰金病的疗效,移动条式的放射技术,减少了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副反应,对肿瘤广泛转移患者的全身放射已有了初步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的改进、发展和放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放疗的疗效也有了明显提高。何杰金病采用大面积放疗,配合适当化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70~80%。放疗对子宫颈癌Ⅰ期的五年生存率达95%,总的生存率在60%以上;鼻咽癌Ⅰ期五年生存率亦达93%。虽然放射治疗的多数患者,属Ⅲ、Ⅳ期,但总的五年生存率也高于50%。早期声带癌80~90%能治愈,早期舌癌的五年生存率也在90%以上。

放疗的原则 对各系统中不同种类的肿瘤,按其治疗的不同目的,放疗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根治性放疗: 是指应用放疗方法全部而永久地消灭恶性肿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适用于临床Ⅰ、Ⅱ期及部分Ⅲ期病例。放疗所给的肿瘤量需要达到根治剂量。

(2)姑息性放疗: 是指应用放疗方法治疗晚期 (常为Ⅳ期)恶性肿瘤的原发和转移病灶,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又可分为高度姑息和低度姑息治疗两种。高度姑息治疗用于一般状况尚好的晚期病例,所给剂量为全根治量或2/3根治量,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命,个别患者可获治愈。低度姑息治疗用于一般状况差或太晚期的病例,所给剂量为1/3~1/2根治量,仅能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

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 ①止痛: 如恶性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起的疼痛; ②缓解压迫: 如恶性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的梗阻;③促进溃疡性癌灶的清洁、缩小,甚至愈合,如对伴有溃疡的大面积皮肤癌和口腔癌、乳腺癌及阴道癌等的治疗;④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尽管已有广泛播散,但当患者看到可见的肿瘤缩小、症状改善或消失,其精神状态就会获得很大的改善。

放疗的反应 在一般的设备条件下,如能精心设计放疗计划尽管采用根治性放疗,也不会发生严重的放射反应。就是发生全身或局部轻度和中度放射反应,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中、西药物配合处理,常可不必中止放疗或导致明显的放射后遗症。

(1) 全身反应: 有厌食、恶心、呕吐、头痛和全身怠倦乏力,可出现于放疗后一至数小时或1~2天。这种合并症的发生与受照射的体积和照射部位有关,照射体积大者易发生上述症状,如何杰金病的“斗篷”、倒“丫”式照射或全身照射后为常见。其余易发生反应的部位按下列次序递减: 上腹部、胸部、下腹部、盆腔、头颈、四肢。全身放射反应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其处理方法是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及剂量;给予镇静剂、维生素B类、充分摄入水分;针灸中脘、内关、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改善症状,仅个别反应严重时才需暂停放疗。同时,需注意与全身放射反应无关的恶心症状进行鉴别,以免贻误病情,如肝转移、脑转移、腹内肿瘤累及胃部或其他脏器等。胆囊炎、裂孔疝或其他内科疾病也常发生顽固的恶心症状。

(2) 血象反应: 骨髓和淋巴组织对放射高度敏感。最明显的反应是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母细胞,红细胞则不敏感。血象反应的差异与下列因素有关: 照射范围的大小,脾区、骨髓是否被照射,放疗前和放疗中应用化疗药物与否。倘若仅对身体很小的部位照射(如皮肤癌),血象几乎没有反应,不必定期作血液检查。但射野大或照射体腔深部甚或包括脾脏在内,则造血组织的反应较大,需每周甚至每日复查血象的变化。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是限制治疗的一项因素。一般认为,治疗时安全下限的白细胞为3000,血小板为80000。治疗前或治疗中发现白细胞或血小板计数降低迅速或接近安全下限时,应及时寻找原因,给予治疗,如检查肝功能、调整治疗计划、给予升血药。严重者需暂停放疗,输新鲜血,预防感染等。

(3)局部反应: 身体局部的组织或器官经放射后发生的反应,一般可以恢复。为了达到灭癌剂量,局部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只要清楚了解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耐受量,调整剂量一时间因素,尽量保护好不必照射的部位,严密观察放射反应的发生和程度,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可避免发生严重反应和放射损伤。

影响放疗的因素 影响恶性肿瘤放疗疗效的因素很多,有患者整体因素、肿瘤局部因素和肿瘤周围的情况。

(1) 临床期别: 早期病例(Ⅰ、Ⅱ期)放疗疗效比中、晚期(Ⅲ、Ⅳ期)好得多。Ⅰ期子宫颈癌和鼻咽癌放疗的五年生存率皆在90%以上,但 Ⅳ期则为20%左右。这是由于早期肿瘤小,血运好(乏氧细胞少),受照射的正常组织少,易修复,且全身免疫功能较佳;而晚期肿瘤巨大,血运差(乏氧细胞多),受照射正常组织多,修复困难,全身免疫功能差,且常有远处转移,故放疗效果不好。

(2) 肿瘤的敏感性和大体病理类型: 肿瘤类同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其放射敏感性的高低与其生长快慢成正比。临床上,根据肿瘤对不同剂量的反应可分为三大类:即放射敏感的肿瘤(照射2000~4000rad即消失)、中度敏感的肿瘤(照射6000rad左右肿瘤消失)和放射不敏感的肿瘤(照射量要接近甚至超过正常组织的耐受量)。在同一种肿瘤,其病理分化程度与放射敏感性成反比,即分化程度低者放射敏感性高,而分化程度高者则放射敏感性低。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愈性并不成正比。放射敏感性高的肿瘤虽局部易于消灭,但也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或因多灶原发而难于治愈。鳞状上皮癌的放射敏感性虽属中等,但远处转移少,放射治愈率较高。因此,在制订治疗计划和估计预后时除考虑放射敏感性外,更要考虑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和其大体病理类型(生长方式)有关。外突性生长肿瘤(乳头型、息肉型、菜花型)较为敏感;浸润性生长肿瘤(浸润型、溃疡型)敏感性较低。

(3) 瘤床的作用: 瘤床是指肿瘤生长部位的基底部和其周围的组织。瘤床为肌肉或血运丰富的组织时,所生长的肿瘤容易治愈; 而如瘤床血运差或属不能耐受根治剂量的组织,则肿瘤难以治愈。同一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生长在面部皮肤比生长在胫前部或踝部的放射治愈率要高得多。

(4)局部感染: 晚期和巨大的肿瘤,瘤灶及其周围(瘤床)容易继发感染。感染所致的局部组织水肿,使组织内压力增高,致局部微循环受压淤滞;血运差和瘤组织内发生炎症灶性坏死,使瘤内乏氧细胞比例增加;加上纤维组织增生,这些因素导致放射敏感性和正常组织修复能力显著下降,遂使疗效降低。如子宫颈癌合并盆腔感染者,各期的远期疗效均仅为无感染者的1/2~1/3。

(5)患者的整体因素: 患者的整体状态,包括免疫功能、内分泌状况、精神状态等,对疗效影响很大。大部分女性癌瘤患者预后比男性好。合并妊娠的何杰金病患者对预后影响不大,但乳腺癌、子宫颈癌和鼻咽癌合并妊娠的,疗效就差。儿童期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预后比成人好,但儿童期淋巴肉瘤疗效比成人差。伴有贫血的患者治愈率明显降低。合并有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放疗的反应较重,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根治剂量,因而影响疗效。伴有这类合并症者在放疗前及放疗中应同时给予积极治疗。

组织的放射损伤 放射损伤是由于放射剂量超过了耐受量,而使某些组织或器官发生难以恢复的损伤,使病人十分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放射损伤包括放射线对间胚叶组织(血管、结缔组织、软骨和骨)及对特殊器官的损伤。对血管和结缔组织的严重放射性损伤有: ①瘘管形成,如直肠阴道瘘、食管支气管瘘等,是因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坏死;②腔道器官的阻塞,如由于腔壁纤维化所致直肠、乙状结肠、食管或输尿管的狭窄和阻塞;③肺硬化等。

放射线的选择原则 选择恰当的放射线或设备以治疗各部位肿瘤或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是治疗成功的一个因素。放射线的选择必须根据肿瘤的深度、部位,肿瘤周围有无重要器官,是否综合手术或化疗,是首次治疗或复发的再次治疗等情况而定。为了提高疗效,保护和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在一个疗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射线,选择恰当的放射治疗方法。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578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