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近年在国内外已广泛重视,认为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本病通过消化道传播,临床表现颇似细菌性痢疾。病潜伏期一般3~5天。病情轻重不一。典型病人先有发热,体温可高达40℃,伴全身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有时有寒战和谵妄,婴儿可有抽搐。本病多数病情较轻,病程自限,除适当补液和支持疗法外,不需抗菌药物治疗。对中、重度病例,则需加用抗菌药物治疗。[阅读全文]
摘要: 人类劳动过程中,如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可使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发生一系列改变,营养代谢过程也是其中之一。[阅读全文]
摘要:野兔热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由啮齿动物(如野兔)、昆虫传给人。现已知本病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到目前为止,已确定的疫源地都限于北半球。我国吉林、黑龙江、西藏、青海等地均有本病存在,且已获得病原体。[阅读全文]
摘要:皮肤损害是指可以看到或扪着的皮肤异常表现,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损害指皮肤最先出现的损害,是皮肤病第一次表现的病理改变; 继发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而来,可因原发损害的自然发展,或因治疗、感染、搔抓而引起。[阅读全文]
摘要: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以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达2000~4000/μl以上),并有持续的肺部症状,包括咳嗽、阵发性夜间哮喘、呼吸困难、伴肺部X线阴影及全身不适、体重减轻、疲乏、低热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组征候群,血中抗丝虫抗体常显著升高,海群生治疗效果良好,故认为与丝虫感染密切相关。[阅读全文]
摘要:1953年4月25日 (农历三月十二),科学家指出脱氧核糖核酸是双螺旋结构。[阅读全文]
摘要: 类球孢子菌病为巴西类球孢子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又称南美芽生菌病。原发感染在肺部,继发病变常见于口腔粘膜、皮肤、淋巴结、胃肠道淋巴组织及肝、脾等器官。本病潜伏期较长,个别可长达30年以上。[阅读全文]
摘要:2001年1月10日 (农历腊月十六),中国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