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医院建筑卫生

医院建筑卫生
 
摘要: 医院建筑卫生是指医院在建造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卫生要求。医院建筑卫生较一般居民建筑卫生要求为高,更要注意创造各种良好的卫生条件;如充分的绿化、新鲜的空气、适宜的微小气候、安静的环境等,以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医院内各科病人高度集中,医院建筑应防止病人之间、工作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还需兼顾方便病人就诊及疾病治疗,妥善处理各种废弃物,以免污染环境。

医院建筑卫生是指医院在建造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卫生要求。医院建筑卫生较一般居民建筑卫生要求为高,更要注意创造各种良好的卫生条件;如充分的绿化、新鲜的空气、适宜的微小气候、安静的环境等,以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医院内各科病人高度集中,医院建筑应防止病人之间、工作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还需兼顾方便病人就诊及疾病治疗,妥善处理各种废弃物,以免污染环境。

(1) 医院用地选择: ①医院应选在地势高燥,日照良好,环境洁静的独立地段;应远离火车站、飞机场、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工厂和交通干道。最好建立在交通方便的靠近干路的支路上。②普通的综合医院、非传染性的专科医院、产院和儿童医院可设在居住区内。结核病院、精神病院和传染病医院应设在市郊。③医院应有足够的用地面积,以便进行绿化及保证建筑物之间距离。一般综合医院的用地面积为每床80~130m2。教学医院、有传染病区、放射性或其他污染而需要隔离地带的建筑可采用上限。用地面积分配比例: 通道用20%,绿化用地60~65%,建筑用地15~20%。

(2) 医院建筑布局: ①分立式。把医院各部门分别设置在各单独的建筑物内。这种形式用地较多,建筑费高,但易于隔离。适用于传染病院、结核病院和精神病院等。②集中式。将医院各科室均设置在一个高层建筑物内。这种形式用地较省,但易造成院内各科病员之间交叉感染。③混合式。把多数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设在一组主体建筑物内,传染科及洗衣房、营养室等设单独建筑,门诊和产科亦分别建筑并邻近主体建筑物。混合式建筑兼有集中式及分散式的优点,适于综合性医院的建筑布局。

(3) 医院功能分区及总平面布置: ①医院的功能分区首先要考虑卫生要求及便于管理,一般分为三个区:门诊部和行政管理区,可设在靠近医院入口处,门诊部距街道主干10m以上,以减少街道噪声和尘土等不良影响;住院部及其附属建筑区设在医院内最良好的地点; 杂务辅助性建筑区,包括厨房、洗衣房、锅炉房、汽车库、仓库等,应设在医院的一侧或后侧面,住院部区的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临街有单独出入口。上述三个功能区之间需有足够的间隔距离并进行绿化。②建筑物间的卫生间距:为满足建筑物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建筑物间距约为建筑物高度的1.5倍。为了防止或减轻街道噪声、尘土和有害气体(如汽车排出废气)的不良影响,在医院用地周围15~30m的地带设置卫生防护带。③公共出入通道:包括医院出入口、医疗建筑出入口、走廊、楼梯、电梯等。应注意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1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一个供病人用,一个供工作人员或通往辅助性建筑区之用。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可按具体情况增辟出入口。医院中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通路,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的通路等均应分开,相互不交叉。太平间应有独用的出口,设在较隐蔽的地方,周围用绿化适当隔离。

(4) 门诊部:门诊部的规模以平均每日门诊人次表示。规模较大的门诊应是一个完整的医疗机构,具有与完整医院相对应的科室,以便使住院病人都经过门、急诊而收住院。各房间的设置应按照诊疗的顺序安排。如门厅→挂号室→候诊室→诊疗室→药房→出口。做到既方便病人就诊,又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传染科、儿科、产科等均应单独挂号、取药和有单独的出入口。儿科门诊与成人门诊分开,并设预诊室或预诊过道。病儿在预诊室先经一般观察,如发现有传染可疑,即送隔离诊断室诊察,隔离诊断室应设专用出口。候诊室最易发生交叉感染,应分科设立候诊室。急诊室须有单独出入口,并设观察室,暂时收容疑似传染病人、垂危不宜移动病人、不需要住院而暂时不宜回家的病人。观察床位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一般按医院总床数的5%设置。门诊部应与住院部完全分开,最好分设在两座建筑物内,但相距不远。

(5) 出入院管理处: 是住院病人办理出入院手续, 进行卫生处理必需经过的部门。最好设在急诊室与病房连接处,包括出入院办公室、理发室、浴室、更衣室、便池、衣物贮存室等,各房间安排,应根据病人入院程序排列使病人按一定方向移动,以免交叉污染。

(6)住院部: 由各科病房所组成,为了有效地治疗与护理病人,病房一般根据疾病种类加以区分。每个专科病房又可分成若干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包括40~50张床位,传染科、小儿科、妇产科和烧伤科病房则以30张床为宜,由一组医师、护理人员负责。某些病种在有条件时可设监护病房。每个护理单元还应设有医师、护士办公室、治疗室、特殊检查室、配餐室、食堂、盥洗室、厕所、污物室、贮藏室等。病房大楼的某些部分设置阳台和游廊以供病人户外活动。护士办公室应设立完备的通讯传呼装置。

病室:是病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应保证病人有良好的休养环境。为此,病室应布置在病房大楼朝阳的一侧(南、东南)。单人病室应有10~12m2的面积;二人病室约为每床7m2; 6人以上的病室,每床为6m2;全隔离病室每床为14~20m2。单侧采光的病室深度以不超过6m为好,可横放三张床位,每床占用横宽2m。如设两排横式床位时,两排床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m。轻度咳嗽时飞沫传播可达2~3m远,故呼吸系传染病房中两排床之间的间距最好有2m。每个护理单元应有1间1张床位的隔离室,以便安置重危、濒死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手术室:应使病人在最安全的条件下接受手术治疗,尽可能减少和防止手术过程中感染。手术室应设在外科病房附近的楼房建筑上,组成一个独立单元。通常每30张外科病床需有一个手术室。手术室应朝北,避免日光直射到室内,地面应为平滑易于清洁的不透水材料,要求设置良好的照明装置。手术室布局一般分为三个区: 无菌区(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清洁区(敷料室、器械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后部等);非消毒区(更衣室前部、有菌手术间、石膏固定室等)。三个区域的流程按单方向通过。手术室需要有高效率的空调设备,以保持室内良好的微小气候。为了提高手术质量,手术室还需严格控制室内尘埃和微生物,减少和控制空气中悬浮物,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有条件的手术室可安装净化设备,如通风设施中使用特种过滤器将空气过滤,并合理的分布空气,尽可能把手术区域的悬浮物排除。

放射科: 为了防止X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作用,X光室可设在建筑物一翼的末端,其墙壁、天花板、地板需按所用X光机电压的要求设置不同厚度的防护层 (如厚砖墙或用钢筋混凝土板)。机器室的墙壁和门应设防护铅板,以免射线透过。宜用木板地,注意防潮。大型机器应设控制台室,以减少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应设良好的通风装置。放射科室最好根据工作流程安排。

同位素室: 是一个与全院各医疗科室配合诊断和治疗的独立科室,最好设于单幢建筑物内或设于一个独立单元内,应有独立的出入口。根据各个房间放射性同位素的工作性质和同位素用量大小,大致划分为四种放射性水平区域。①清洁区:此区放射性水平为零。由办公室、图书室、精密仪器室及药品器材贮存室等组成。②低活性区: 低于微居里水平的示踪试验室,如测量室、天平室、动物解剖室等。③中活性区:门诊诊察室、扫描室、注射室、洗涤室等。④高活性区:放射源贮藏室、分装室、洗涤室、更衣贮藏室、外照射室等。高活性区及其他各室应根据放射源的种类强度提出不同的墙壁厚度要求。如为外照射源,墙壁须有足够厚度。开放性放射源,则须有密闭的工作箱和通风橱。工作室的地面墙壁、天花板、门及台面都应采用光滑无缝、不易透水的材料。地面、墙角都要做成圆形或钝角,便于冲洗,地面应有坡度,墙壁在距地面2m以内应涂耐酸油漆便于清洁卫生。测量室、污物贮存室、污水处理室,应根据使用的同位素半衰期长短和每日用水量,设几个污水贮存池,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公共下水系统。通风机房应将排出废气过滤,防止大气污染。

(7) 给水、排水和废弃物清除: 每床每日供水100~150L; 每名门诊者10L(不包括消防用水和水疗用水)。排水系统和市区下水道接通或设置小型下水道及净化设备(如化粪池),厕所尽量用冲水式。垃圾产量平均每一病床每年约200kg,可设小型垃圾焚化炉或由城市卫生系统统一处理。传染病房污水应消毒处理后才能排放。

农村医院: 包括县医院、公社卫生院、大队合作医疗站。担负全县和公社的卫生防疫、医疗预防、妇幼保健等任务。县级医院是全县的中心医院,是指导全县各区级医院、公社卫生所解决疑难病症及培养医务人员的场所。所以在医疗及设备上是比较完整的独立部门,规模一般为20~150张床位,门诊人次每日在400~600人次之间。其建筑布局的卫生要求基本上与前述相同,要注意便于农民看病及因地制宜,节省用地。门诊分科和各科就诊人次的比例以及病房的分科和床位的分配,可根据当地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相应地合理安排,同时应考虑总体规划和远近期规划相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水及粪便、污物等,避免污染周围水源及土壤。公社卫生院规模一般为20~50张床位,可将门诊各科、药房、化验室和行政用房都布置在门诊部内,而将手术室和分娩室布置在住院部内。建筑物布局以分立式较适宜,建筑物布置成一字形,尽量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大队合作医疗站一般仅设门诊室。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934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