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土壤卫生评价

土壤卫生评价
 
摘要: 土壤是被成土因素改变了的地球表层。土壤卫生评价是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性状进行评价,以判断其卫生状况和污染程度,并指出可能对健康的危害。

土壤是被成土因素改变了的地球表层。土壤卫生评价是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性状进行评价,以判断其卫生状况和污染程度,并指出可能对健康的危害。

土壤物理性状评价 地表面的土壤是由地壳岩石风化和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土壤的结构和颗粒有重要的卫生意义。由于各地成土母岩的性质和气候特点不同,而形成了结构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颗粒间的孔隙也大,空气和水容易通过,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无机化,此种土壤自净能力强。相反,粘土和泥炭土颗粒很小,孔隙也少,空气和水不易通过,土壤自净能力差。

土壤颗粒大而干燥时,通气性良好,颗粒间孔隙中的氧气充足,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快而彻底,病原体死亡快。土壤颗粒小而潮湿时,颗粒间孔隙中氧气不足,土壤中有机物厌氧性分解迟缓,有许多具恶臭的中间产物,影响地区的卫生状况。通气性好的土壤渗水性也好,容易保持干燥; 粘土、泥炭土渗水性差容易形成沼泽,不适于作居住用地。

土壤的容水量是指地表水通过土壤下滤后,滞留在土壤中的水量,与土壤粒子大小和土壤孔隙总容积 (土壤孔隙体积总和与土壤体积的比值) 有关。容水量大的土壤通气不良使土壤污染,在其上建筑的房屋易潮湿。

土壤的毛细管作用(即扬水力)也有重要的卫生意义。土壤粒子和孔隙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强。泥炭土的扬水力可达4~6m,黄土约为2m,砂土仅为0.3~0.5m。在扬水力大的土壤上建造房屋易受潮湿。地表下土壤中含有地下水,地下水来自降水和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存积在土壤不透水层(岩石或粘土层)之上的含水层称地下水层。地下水沿不透水层的倾斜方向缓慢流动,有的地区地下水流速一般为每天20~30m。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的水叫浅层地下水,容易受地面污染的影响。第一个不透水层下方的各层地下水都叫深层地下水,水质良好。但在石灰岩地区,有溶洞时,也可受到地面污染。

土壤化学性状评价 土壤的地质化学成分来自成土母岩的风化。各地成土母岩形成的历史不同,化学成分各异。土壤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氧、硅、铁、钙、镁、钠、钾等,并有少量氯、硫、碳、锰、氮、磷等。此外还有数十种的微量元素,如铜、钴、碘、氟、钼、锌、硒等,它们含量虽少,但都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人类饮水和食物的化学成分受当地土壤地质化学成分影响极大,而土壤中的地质化学元素可因地势、地貌和气象条件的作用发生迁移,如高地易受雨雪水冲刷使某些元素流失,低地则易使某些元素富集。目前已知一些地区土壤中由于某些化学元素过多、缺乏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疾病有数十种,因此土壤的地质化学组成对居民健康有重大关系。

土壤受到生活垃圾、粪便、污水和工业“三废”、化肥及农药等化学污染时,可使土壤的化学性状恶化。可根据“卫生数”以评价含氮有机物对土壤污染和自净的过程。“卫生数”是指土壤蛋白氮与未分解有机氮的比值(表2)。此外,还可用土壤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氯化物等指标评价土壤的清洁程度。必须对这些指标作动态观察,或与未污染的对照点进行对比。通过土壤空气化学组成(CO2、O2、CH4)的测定可间接推断土壤有机物的自净过程。土壤中放射性物质及致癌物的性

表1 土壤中有害物质危险性分级

指 标

级 别*

大鼠经口毒理实验(LD50,
mg/kg)

<200

200~1000

>1000

在土壤中的稳定性(月)
迁移至植物残留时间(月)

>12
3

6~12
1~3

<6
1

影响食用价值

+

+

-

影响土壤一般卫生状况

+

+

-

* 1级:危险性大;Ⅱ级:危险性中等;Ⅲ级:危险性小。

表2 土壤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

土壤

蠕虫卵数
(kg土壤)

蝇蛆及蝇蛹
数(0.25m2)

大肠菌值

产气荚膜杆菌值

卫生数

有害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
质水平

致癌物质含量
[苯并(a)芘
(μg/kg)]

清洁

0

0

1.0

0.1

0.98

在土壤最高容许浓度
范围内

自然本底
水平

<5

轻污

<10

1~10

1.0~0.01

0.1~0.001

0.85~0.98

超过土壤最高容许浓
度10倍

超过本底
1.5倍

5~10

污染

11~100

10~100

0.01~0.001

0.001~0.0001

0.7~0.85

超过土壤最高容许浓
度10~100倍

超过本底
2倍

10~30

重污

>100

>100

<0.001

<0.0001

<0.7

超过土壤最高容许浓
度100倍以上

超过本底
3倍

>30

状,也可作相应的卫生评价(表2)。

土壤化学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根据土壤中化学物的最高容许浓度进行比较评价,但由于化学物质种类很多,在土壤卫生标准未制订时,可测定土壤、土壤水及生长植物中的化学物含量,与天然本底值或水、植物中已定的最高容许值作比较。或按表1分级评述:

土壤生物学状况评价 卫生细菌学指标: 常用大肠菌值和产气荚膜杆菌值(厌氧菌值)。大肠菌值、产气荚膜杆菌值是指发现一个菌的土壤量(克数),两者均可用以表示土壤中有无肠道病原菌的存在,但数值不同。卫生寄生虫学指标包括虫卵数和虫卵的死活情况,有实际流行病学意义。

卫生昆虫学指标: 包括苍蝇的幼虫和蛹的数目。土壤是苍蝇幼虫和蛹的发育场所,因此,根据土壤中幼虫和蛹的数目也可判定土壤的卫生状况。

藻类与土壤的卫生状况也有密切关系。土壤被有机垃圾污染的程度不同,其生长藻类的种类也不同,严重污染的土壤多为蓝藻类,中等污染多为绿藻类,轻度污染多为硅藻类,而对照的未污染土壤则多为黄藻类,因此可用来判定土壤被有机垃圾污染的情况。对居民区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可参考表2。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67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