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
 
摘要: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环境和人群健康为对象,应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规律; 研究并利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 制订卫生标准,提出防治原则,以保护和增进入体健康为目的。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环境和人群健康为对象,应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规律; 研究并利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 制订卫生标准,提出防治原则,以保护和增进入体健康为目的。

环境卫生学是在一般卫生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学科。人类在和自然环境长期斗争和适应的过程中,一方面改变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以适应自然环境; 一方面不断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合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机体和环境之间始终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古代劳动人民早就认识到这种统一关系,并由此而萌发了预防医学的思想。如《黄帝内经》中就贯穿着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天就是泛指自然环境,相应即相互联系,说明了人体与天时地理等环境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这本古典医籍中还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公元前四世纪《孟子》上记载有“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说明了居住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居民体质的重要意义。《文中子补传》载有“北山黄公善医,先饮食起居,而后针药”,指出了改善起居在医学保健上的重要性。在古代预防医学思想指导下,我国劳动人民采取各种卫生措施预防疾病,保护人体健康。例如,早在周代,在城市建设方面已开始注意到按功能分区,划分行政区、商业区、宗庙区、住宅区等。在河北易县的出土文物中发掘到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年)燕国下都的陶质圆形下水道,这种下水道管径粗大,两端有牙槽,连接后可防止污水渗漏。在欧洲,古希腊医学家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也曾写了《论空气、水和土壤》的著作,涉及到外界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有关预防疾病等方面的论点。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一些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业。工人生活在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中,车间、矿井毒气弥漫,粉尘飞扬,居住拥挤,饮食低劣,疾病蔓延。当时由于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性质也不如现代复杂,主要是生产场所的劳动卫生问题; 而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是贫苦的生活条件和由于病源体污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到了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扩大了原料和能源的利用范围。同时增加了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污染,环境卫生问题开始复杂化,一般卫生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创立了公共卫生学院,从一般卫生学中分支出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卫生学等独立学科。我国建国后不久也在医学院校中设立卫生专业,环境卫生学是卫生专业的一门学科。在卫生防疫机构中环境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一个部门,它在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人民生活和社会文明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五十至六十年代间,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中毒事件经常发生,公害病开始出现,保护环境已成为强烈的社会需要。研究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污染作用于人体健康的规律; 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前期效应; 提出采取措施保护人体健康和进行卫生监督与评价等重要课题,已成为环境卫生学责无旁贷的任务和重要的工作内容。

环境卫生学和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研究领域比较广阔,一般是: ①应用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和统计学方法,研究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和条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进而研究并总结如何利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因素,控制并消除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为制订环境卫生监督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②应用毒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生活环境中与人群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的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揭示环境致病因素的疾病前期效应,提出环境致病因素的限量标准和预防措施。③应用卫生学的理论,根据社会经济基础研究生活环境中的住宅、居室,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布局等提出合理的卫生要求,为改善环境条件和创造人工优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④研究环境卫生工作的监测手段和环境卫生质量的评价方法,提高环境卫生学自身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为提高环境卫生工作质量提供先进手段。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两者往往相互配合同时进行。现场调查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大气、水、土壤和食物等环境要素在时空上的变化进行监测,以判断环境中某种要素在质和量方面的变化;然后根据一些特异性健康效应指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弄清环境因素与人群接触反应的关系。实验研究主要是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运用毒理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单一的或者联合的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尤其是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其中包括从微观的角度,通过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阐明污染物对系统、器官的早期作用以及对遗传因素等方面的远期效应; 或者建立环境污染物的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确认宏观调查的结果,以便对环境因素健康效应作出实质性的解释。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卫生面貌,防病治病,在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群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在开展环境卫生的预防性与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同时,开展对大气、水体的环境卫生质量的调查研究与评价。在一些医学院校设置的卫生专业和环境卫生学课,历年来培养了大批从事环境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材。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使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住宅建筑及生活用水等符合卫生要求,先后研究和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等一系列卫生标准和法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先后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如沈阳、抚顺、上海、北京、鞍山等地开展了大气污染和大气卫生防护的调查;五十年代开始对长江水体的污染调查以及后来在许多地区开展的江河湖海水体污染与自净的调查和水体卫生防护的研究,为修订各项卫生标准等做了大量工作; 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管理法规和管理办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我国提出四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吸取别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教训,大力开展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从各方面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如对我国主要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以及渤海、黄海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取得大量科学数据,其中包括初步查明松花江汞污染及其危害的问题; 我国重点城市大气质量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 氟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远期危害; 开展人体生物材料监测等。

今后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趋向是: 进一步开展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针对疾病前期效应,寻找环境污染物损害健康的早期指标,确定污染物的安全剂量并探讨有害物质的联合作用和完善各类环境卫生标准。此外,还须研究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与环境的关系及环境病因,发病机理,检测手段与预防措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发展,还应加强新的城乡规划,第三产业建设,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的环境卫生学研究,并充分利用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成就和先进技术,如电子计算机等,不断提高环境卫生工作质量,发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925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