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在全世界成年人中是一个普遍的嗜好。青少年中也相当严重地存在着。吸烟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龄、职业的青少年中差别很大。控制青少年吸烟对保护他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吸烟状况 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青少年吸烟比例显著增高,1981年北京医学院对北京市2所重点中学、6所非重点中学3643名中学生的调查,学生吸烟人数相当多,但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性别、年级间有显著差别。重点中学430名男生中仅有4人吸烟,吸烟率为0.9%;女生中无人吸烟。非重点中学中男生吸烟率随年级而增高(见表)。另据北京市1981年调查,青年女工一般无人吸烟,青年男工吸烟率则很高,20岁以下男工为90.5%,21~30岁工人为96.8%。
北京市6所非重点中学学生吸烟率调查表
年级 | 合 计 | 男 生 | 女 生 | ||||||
调查 人数 | 吸烟 人数 | 吸烟 率% | 调查 人数 | 吸烟 人数 | 吸烟 率% | 调查 人数 | 吸烟 人数 | 吸烟 率% | |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 583 535 575 546 551 | 24 37 54 76 89 | 4.1 6.9 9.4 13.9 16.2 | 293 268 293 281 261 | 24 36 53 73 89 | 8.2 13.4 18.1 26.0 34.0 | 290 267 282 265 290 | 0 1 1 3 0 | 0 0.4 0.4 1.1 0 |
合计 | 2790 | 280 | 10.0 | 1396 | 275 | 19.7 | 1394 | 5 | 0.4 |
国外许多资料都指出了吸烟人数随年龄而增加,但由于调查方法、年龄分组的不同而无法进行比较。突出的是国外女孩吸烟比例显著高于我国,而且近十几年来逐渐上升。如美国17~18岁女孩的吸烟率由1968年的18.6%上升到1979年的26.2%,另一方面男孩吸烟率则有下降趋势,以致女孩吸烟率达到或超过男孩水平。
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及其危害 烟草燃烧的产物有一氧化碳、烟碱、烟焦油、各种有机酸类、醇类、酮类、酚类、脂族烃、芳香族烃及放射性物质等共1200种以上。其中有几十种物质可引起疾病或有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损害。(1) 一氧化碳: 由于燃烧不完全,香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可达50,000mg/m3以上(据吸烟机检测)。在一个38m3的通风不良的房间内吸烟30支后,一氧化碳浓度达74mg/m3。我国规定居民区大气中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一次测定值为3.00mg/m3,可见香烟烟雾对环境的污染极其严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40倍,它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正常不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0.4~0.8%,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达2~9%。大量一氧化碳吸入,降低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动物实验证明长期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可见到血管壁胆固醇沉积增多。
(2) 烟碱: 纯烟碱是味苦、奇臭的无色透明液体。每支卷烟中含烟碱约1mg,(但吸烟者实际吸入的少于此数),烟碱对人的致死量为50~75mg。烟碱可溶于唾液、胃液及呼吸道粘液中,而被机体吸收,粘附于体表的烟碱也可通过皮肤透入体内。烟碱通过刺激植物神经系统使血管痉挛、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大,从而改变血流速度,减少心脑的供血量,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病机会。
(3) 烟焦油: 烟焦油为棕褐色油状液体,每20支香烟中约含烟焦油2g。烟焦油的主要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使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及变性,导致慢性炎症并可因此而致癌变; ②使支气管上皮细胞粘液分泌增多,过多的粘液埋没了纤毛,纤毛运动减弱而使排痰能力降低; ③烟焦油中含有多种四环及五环芳香烃物质,它们具有致癌作用。其中最主要的致癌物质是3,4苯并芘,其致癌作用是不可逆的。致癌过程可能为3,4苯并芘的K区被体内的羟化酶氧化为环氧结构而活化,活化后的3,4苯并芘与脱氧核糖核酸中的嘌呤结合引起细胞变异。实验证明3,4苯并芘给大白鼠及类人猿气管滴入均能诱发肺癌。
(4) 香烟烟雾中的亚硝胺类、乙萘胺及放射性物质等均有致癌作用。
吸烟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对致癌物质具有易感性。同时儿童、青少年的支气管比较直,烟雾微粒和有害物质吸入后,容易达到细支气管和肺泡,因而毒物易于吸收,组织损伤严重。由于童年期吸烟的危害要到成年以后才逐步暴露,吸烟对儿童健康的不利影响常被人忽视。吸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一般可分为即时的及后期的两类。一是即时的影响有:①头晕: 初学吸烟者或经常吸烟者一次吸烟过多,在吸烟当时或吸烟后一段时间内均可出现头晕。②学习能力下降: 据北京市东城区调查,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不吸烟的学生。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飞行员的试验证明,吸烟对体力、智力(包括视力、定时能力、意志的果断性及共济能力)均有所减弱。学习能力的降低可能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多,血中含氧量减少致大脑供氧不足有关。③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其原因一是细小支气管痉挛狭窄,通气功能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吸烟量及吸烟年限有关,青少年戒烟后数周通气功能即会得到改善; 二是由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增加,血液供氧不足。后期影响有: ①慢性支气管炎: 从童年至成人一直吸烟的人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比例较高,表现为长期慢性咳嗽、多痰,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气肿及肺原性心脏病。②肺癌: 吸入烟草烟雾中致癌物质可产生肺癌。一般认为吸烟开始年龄越早,发生肺癌的机会越多,20~26岁开始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10倍,15~19岁开始吸烟者为不吸烟者的15倍,小于15岁开始吸烟者为不吸烟者的17倍。③增加死亡率: 吸烟对死亡率的影响很大,童年期就已养成了吸烟习惯的成年人的死亡率要比不吸烟者为高。英国皇家内科学会调查一群45~74岁每天吸烟10~19支的美国男人,发现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死亡率越高,15岁以前开始吸烟的人比25岁以后才吸烟的人高55%,比不吸烟的人高一倍多。
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是否吸烟是一个重要因素。北京市的调查表明,不少青少年吸烟是由于看到别人吸烟觉得好玩而学着吸的,这可能与青春期少年爱好探奇的心理有关。也有些是由于和自己一起玩的同学都吸烟,自己就跟着吸。由于烦闷无聊而吸烟的学生吸烟比较多,反映了在部分学生中缺乏理想,没有事业心的心理。下表分析了北京市219名学生吸烟的原因。
219名中学生吸烟原因分析表
原 因 | 出现人次数 | 出现率% |
好奇好玩 烦闷无聊 解困 和同学一起玩 高兴舒适 其他 | 102 57 36 35 20 4 | 46.6 26.0 16.4 16.0 9.1 1.8 |
另外,应重视父母吸烟对儿童的影响。父母吸烟的儿童其吸烟率比父母不吸烟的儿童高。北京市1981年调查,家长吸烟的学生吸烟率为25.4%,家长不吸烟的学生吸烟率为13.6%(见表),两者有显著差异。国外Berglund的报导更为明显: 挪威15岁的孩子,双亲吸烟的男孩吸烟率为67%,女孩为78%; 而双亲不吸烟的男孩吸烟率只有9%,女孩为11%。家长的这种影响一方面可能由于家长自己吸烟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家长吸烟而家中经常有烟,使孩子比较容易获得香烟有关。
家长是否吸烟与学生吸烟的关系
学生人数 | 学生吸烟人数 | 吸烟率% | |
家长吸烟 家长不吸烟 | 929 611 | 236 83 | 25.4 13.6 |
控制青少年吸烟的措施 ①宣传执行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在社会上造成良好的控制吸烟的环境。②在学校里进行吸烟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宣传教育,消除青少年对吸烟的好奇心理; 加强理想教育,贯彻《中学生守则》关于中学生不吸烟的规定。③医务人员、教师及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表率行动教育青少年不吸烟,而吸烟的父母更应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