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妇幼卫生 >>蛔虫感染预防

蛔虫感染预防
 
摘要:   虫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在各级学校中普遍流行,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蛔虫病的分布遍及全世界,国内分布也很广泛,一般感染率为50~90%,城市郊区或农村可达70~90%,或更高些,城市约30~60%。婴儿时期受感染者较少,2~3岁以后急剧增加,5~9岁阶段最高,成人渐低。蛔虫在人体内的寿命约为一年。

虫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在各级学校中普遍流行,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蛔虫病的分布遍及全世界,国内分布也很广泛,一般感染率为50~90%,城市郊区或农村可达70~90%,或更高些,城市约30~60%。婴儿时期受感染者较少,2~3岁以后急剧增加,5~9岁阶段最高,成人渐低。蛔虫在人体内的寿命约为一年。

蛔虫感染对儿童身体危害的大小随感染程度的轻重而异。轻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寄生于小肠内的成虫如接近20条时,可因刺激肠壁,消耗营养,分泌毒素及排泄代谢产物而引起症状。普通症状有食欲不振,多吃易饿、脐周腹痛,常挑食或有异食癖; 也易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资料估计,寄生在小肠内的蛔虫,平均每26条成虫每天使儿童丧失蛋白质4g。蛔虫消耗营养,妨碍正常消化吸收,可使儿童营养不良、贫血,更多条的蛔虫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蛔虫幼虫移行时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蛔虫性嗜酸性肺炎; 蛔虫乱窜或纠缠成团可引起外科并发症,如肠梗阻、胆道蛔虫病、蛔虫性阑尾炎、肠穿孔和腹膜炎等,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重视蛔虫感染的防治工作。

病原体是具有感染性的蛔虫卵。儿童吃入感染性蛔虫卵后,在小肠内孵出的幼虫进入肠壁,经小血管入肝后再经肺脏、咽部、胃而抵小肠,历时约2~21/2月,发育为成熟的蛔虫,寄生在小肠内。雄虫长15~31cm,雌虫长20~35cm,是人体中最大的肠道线虫。雌虫每日可产卵20多万个。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对外界条件的抵抗力强,在潮湿的松土里可存活4~5年,在粪便里可活1/2~1年; 耐干耐寒,在土壤里和蔬菜上可以越冬;但怕高温和阳光,如加热到55℃,15分钟死亡,到65℃时5分钟即死; 对化学制剂也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消毒剂对它无作用。

若随地大便,或厕所不合卫生要求,粪便可通过家畜和苍蝇携带,或粘附在鞋底、泥脚而带入室内各处。地面上的蛔虫卵在潮湿温暖的泥土中经2~3周可发育成含幼虫的有感染性的蛔虫卵。日常生活中用手接触污染的地面或用具,会使虫卵附于手上或指甲缝里,经口侵入人体而导致感染。儿童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是导致蛔虫感染在儿童中普遍流行的重要因素。

国际经验,只要厕所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不用粪便作肥料,很快可消灭蛔虫感染。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预防感染的原则是切断虫卵进入口内的途径。首先要大力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宣传的对象重点除儿童外,还应包括家长、托幼机构的教养员、保育员、学校的教职员工(尤其是炊事员)、食品厂工作人员及食品售货员等。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不喝生水、不生吃未洗净、未消毒过的蔬菜瓜果、勤剪指甲、不吮指头和不捡食落地的食物。

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在农村首先应做好粪便管理工作,学校应与生产队配合积极推广各种高温速成堆肥法或沼气法以杀灭粪便中的虫卵,积极采用化肥、绿肥代替粪肥。

驱蛔是治疗蛔虫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不但可以保护儿童健康,促进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能防止传染源的继续散布,降低对周围环境污染的程度,是消除传染源的必要措施。在有条件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驱蛔工作应定期进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日本学童的蛔虫感染率1949年为62.9%,于每年集体驱虫2~3次后,到1964年感染率已下降到5.3%。杭州市上城区每年10月对学龄儿童集体驱蛔一次,20年来其蛔虫感染率已由1961年的86.1%下降至1980年的23.0%。如在生活条件基本相同的地区开展集体驱蛔工作,可不必作全面普查,一般选择1~2所有代表性的学校或幼儿园,每一年级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粪检即可。粪检通常可采用留便直接涂片镜检法,以全视野发现一个以上活虫卵者为阳性。如蛔虫感染率在50%以上则可对全部儿童进行治疗。集体驱蛔每年至少应进行1~2次。服药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第二次粪检,以便观察服药后虫卵阴转情况。

驱蛔药的种类很多,应因地制宜地选用那些使粪便蛔虫卵转阴率高、排虫率高、毒性低、副作用少而价廉的药物。一般常用噻嘧啶、枸橼酸哌嗪(驱蛔灵)等。北京首都医院观察,噻嘧啶之驱蛔效果达95%,而药物反应出现率仅17.7%,是较好的集体驱蛔药。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84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