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腐蛋臭的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大气中的硫化氢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蛋白质腐败。硫化氢能刺激眼和呼吸器官,能使氧化型细胞色素酶失去活性,并有直接抑制呼吸中枢等作用,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事故排放时,可造成急性中毒事件。
污染来源 大气中硫化氢主要来自天然气净化、炼焦、石油精炼、人造丝生产、造纸、橡胶、染料、制药等工业生产过程。天然的来源有火山喷气、细菌作用下动植物蛋白质腐败和硫酸盐的还原等。一些天然气气田和地热区的空气中也含有相当浓度的硫化氢。硫化氢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空气中的硫化氢也能氧化成二氧化硫,因而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
危害和机理 硫化氢的嗅阈为0.012~0.03mg/m3,它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浓度。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1.4mg/m3(0.1ppm)时,即能嗅到臭味。当浓度超过10mg/m3时,浓度继续增高,臭感觉反而减弱。在硫化氢浓度高或持续存在时,很快引起嗅觉麻痹或疲劳而使人不再察觉它的存在,所以不能以臭味强弱作为判断有无危险的依据。
硫化氢易溶于粘膜表面的水分中,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和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进入肺泡内的硫化氢很快被吸收入血液,一部分被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硫代硫酸盐随尿和粪便排出。未被氧化的部分,进入组织细胞,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一类酶的二硫键作用或与三价铁结合,抑制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全身中毒反应。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窒息而发生迅速死亡。急性中毒后遗症是头痛与智力降低。慢性中毒表现为眼球酸痛、有烧灼感、肿胀畏光、气管炎症状、头痛、头晕、倦怠无力、心动过缓、恶心等。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见下表。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
浓度(mg/m3) | 接触时间 | 毒 性 效 应 |
30~40 |
| 臭味强烈,但仍能耐受。可 |
70~150 | 1~2h | 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
300 | 1h | 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强 |
760 | 15~60min | 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炎,并 |
1000以上 | 数秒 | 引起急性中毒,出现明显的 |
1950年11月墨西哥波扎黎加市,由于天然气除硫设备发生故障,在气温逆增、无风、大雾的情况下,向大气中排放硫化氢气体约20min,造成波扎黎加大气污染事件。这一事件中,有320人因急性中毒住院,其中22人死亡。利用地热暖室,也有因室内通风不良造成慢性中毒的报道。
硫化氢可与含铅色素作用,使某些含铅油漆表面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暴露后变暗,白色的油漆表面尤为明显,能变成棕色,甚至黑色。
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硫化氢的污染,应改革工艺,尽量减少或消除硫化氢的排放。处理废气、废水,如用氯化钙或硫酸铁和石灰的混合液处理含硫化氢废水。含硫化钠的废水应严格防止与酸接触,以免放出硫化氢。要防止事故排放造成急性中毒事件。地热的开发利用,也应注意防止硫化氢的危害。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硫化氢的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01mg/m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