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妇幼卫生 >>儿童少年作息制度

儿童少年作息制度
 
摘要:   作息制度一般是指一昼夜内学习、课外活动、进食、个人卫生、睡眠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和顺序。学校作息制度还包括学年和学周的安排。童少年的作息制度,应根据年龄生理特点和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上的要求和健康的需要。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保证劳逸结合适当,生理和生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身体发育和健康; 又可使各种生理过程形成一定的生物节律,从而节省神经细胞的功能损耗,使神经活动过程变得更均衡和灵活,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力的提高有良好影响。

作息制度一般是指一昼夜内学习、课外活动、进食、个人卫生、睡眠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和顺序。学校作息制度还包括学年和学周的安排。

儿童少年的作息制度,应根据年龄生理特点和年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上的要求和健康的需要。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可保证劳逸结合适当,生理和生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身体发育和健康; 又可使各种生理过程形成一定的生物节律,从而节省神经细胞的功能损耗,使神经活动过程变得更均衡和灵活,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力的提高有良好影响。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长知识、长身体。如果能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制度和课业负担,做到劳逸结合,儿童青少年就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发育正常,精力充沛,学习和劳动能力长期保持在高度水平。如果学习的难度太大和分量负担过重,儿童就会长期处于疲劳状态,逐渐发展为过劳而引起神经衰弱,不仅学习成绩下降,且能导致身心损伤。因视近工作时间过长又易促使近视发生。

作息制度各种要素有 (1)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包括体育、文艺、科技活动、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和公益劳动等,可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发育,培养卫生习惯和树立劳动观点。课外活动也是学习后的积极性休息,能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部位改变,原来的工作区转入休息,且由于新工作区兴奋所引起的负诱导而使其抑制加深,恢复过程加快。课外活动必须有尽可能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以户外体育活动尤为重要。运动可引起生长激素释放,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加强,其他各种生理功能改善。保证学生每日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可提高发育水平和学习作业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2) 进餐: 进餐应定时定量,使胃部的负担适宜、消化器官的功能活动形成生物节律,如果摄入食物时正当食物中枢兴奋,则食欲良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相反,若进餐时间和食量经常改变,吃零食或餐间相隔时间太长,都会使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此外,从容进餐,进餐前后适当休息,各餐热量合理分配等也是保证消化器官功能活动良好的因素。

(3) 睡眠: 睡眠时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广泛扩散,并散布到皮质下中枢,身体各种功能活动降低,使皮质细胞的功能损耗得到恢复,对大脑皮质有保护作用。同时,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对发育年龄的中、小学生有重要意义。生长激素与脑的蛋白合成有关,对长时记忆的形成有良好作用。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相反,如果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睡眠不足,则可导致儿童精神萎靡不振,脾气暴躁,食欲减退,身体发育水平和作业能力下降,容易患病。

(4) 休息: 休息是恢复作业能力,避免疲劳发展的重要措施。课间、午间和晚自习前有合适的休息时间,可使学生在一日学习结束时作业能力不至严重下降。课间休息时应鼓励全体学生到室外活动,这不仅起到积极性休息作用,且有利于室内换气。短时间午睡和晚自习前适量的户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其后一段时间的作业能力。

(5) 清洁卫生: 每天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处理个人卫生,如整理床铺、扫地、梳洗、洗刷碗碟等,从小培养他们讲卫生爱清洁、五讲四美的良好习惯。学校组织的周末大扫除和卫生值日制度对卫生习惯培养有良好作用,应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家长和学校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时间,一般以每天一小时左右为宜。

一日生活制度 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应根据以上卫生原则,结合儿童少年的年龄特点,制定有规律有节奏的一日生活制度。原则是: 年龄愈小,睡眠和户外活动时间愈长,学习时间愈短。

(1) 昼夜睡眠时间: 随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根据1978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小学生每日应睡足十小时,中学生每天应睡足九小时。

(2) 进餐时间: 每次至少15~30分钟,体力活动后休息10~20分钟后才进餐,餐后休息0.5~1.5小时再开始学习和活动。中、小学生一般每日三餐,餐间相隔4~6小时,热量分配以早餐占25~30%,午餐和晚餐各占35~40%为宜。由于我国习惯上早餐吃得少,而学生上午学习量又较重,故最好在二节课后补充一次间食。

(3) 课外活动时间: 合理的课外活动有益于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组织社会活动过多反会造成体力和脑力过重负担,且减少其他生活要素所必须的时间。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中学生的社会活动(包括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生活)时间应严格控制在每周两小时,社会工作每周不超过三小时。课外活动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必要的户外活动及个人选择的专业小组活动时间上。这有助于解除儿童少年新陈代谢高、需要新鲜空气多而肺活量小的矛盾,弥补呼吸功能不够完善的缺陷。户外活动时间(包括体育锻炼、游戏和往返学校途中)小学生应每天保证2~3小时,中学生每天2小时,其中锻炼时间均应在1小时以上。还可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个人爱好,在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组织各种课外专业小组活动,如画画、下棋、手工、唱歌、舞蹈、文艺欣赏(如小学生可阅读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故事及科学读物,中学生可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思路,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自学能力。

(4) 学习时间: 每日最适宜的学习时间应是: 小学高年级6~7小时,初中8小时,高中9小时。课时长短安排则应根据不同年龄的有意注意时间而定,中、小学一般以四十五分钟为一节课,每天5~6节,大学可延长至每节课五十分钟。小学一年级在每节四十五分钟的安排下,应有2~3分钟的课中操。

课程表的合理编排是培养学生动力定型、预防疲劳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业能力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定。学日中第二、三节安排较难的课(如外语和理科课程等),第四节或下午末节排较易的课(如图画、音乐、手工、体育等); 第一节前安排短时早读以适应大脑皮质功能的始动调节,提高第一节课的学习效率。早读不宜过早开始,以免影响学生睡眠不足或来不及吃早餐。在学周中,星期二、三、四的课业负担可较重,星期一、五其次,星期六最轻。除作文或讲课与实习结合的课程外,相同课程不宜连排,小学尤其如此。因为长时间的单一刺激容易引起超限抑制发展,年龄愈小发展愈快。

在学年中,学生年龄愈小,假期愈长。寒、暑假起止日期可因各地气候而异。学年末学生的作业能力显著下降,此时最好少排新课,多安排些复习。

课间休息一般不应少于10分钟,第二、三节课间应延长到15~20分钟,以便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和间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拖堂是造成学生疲劳和学习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学校卫生工作者有责任反复向学校领导和教师宣传一日作息制度的科学意义,定期检查监督执行情况,保证儿童少年的正常生活节律。

某些地区实行二部制教育且每学期调换上下午班级,十分不利于培养儿童少年大脑皮质的动力定型,易造成不良卫生习惯。如第一部学生上学过早,导致睡眠不足,或来不及吃早餐即赶往学校; 第二部学生则放学较晚,教室换气不足; 不同身高学生共用一个教室也不利于合理分配课桌椅,容易对学生造成精神和健康的不利影响。必须设法避免上述缺点,并积极创造条件取消二部制。

虚弱儿童作息制度 对患慢性或迁延性疾病、急性病初愈、发育显著落后及有支持运动器官功能障碍的儿童,应单设保健班,实行特殊的作息制度。原则是:营养、体育锻炼和劳动都应在医生督导下区别对待; 严格限制学习负担,必要时减少学习总时间,缩短课时,降低对成绩的要求,免修特别难的课程; 规定午睡和增加户外活动;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进行医疗体育; 提高营养质量,实行少量多餐; 定期检查身体和矫治疾病。更理想的办法是为这类学生建立虚弱儿童的学校。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011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