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持久性豆状过度角化病

持久性豆状过度角化病
 
摘要: 持久性豆状过度角化病的病因未明,常在30~60岁男性发生。

持久性豆状过度角化病的病因未明,常在30~60岁男性发生。损害初发于足背,为针头大淡红色疣状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或呈红斑鳞屑性扁豆状孤立斑丘疹,中央鳞屑较厚。病期短者多呈限局性,日久皮疹增多,可向小腿、两臂、掌、跖等部蔓延,对称分布。躯干部罕见。有轻微瘙痒或无自觉症,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层角化过度,偶见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变薄系由于压迫所致。在损害处与正常皮肤交界处有乳头增生表现。真皮上层紧靠表皮处可见有狭窄的带状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及织织细胞为主。根据点状、疣状角化性丘疹及好发部位,结合组织病理所见,可以诊断。应与葡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及毛囊和毛囊旁角化过度病鉴别。本病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大剂量维生素A及维生素E内服,外用角质剥脱剂如5~10%水杨酸软膏或10%尿素脂等。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673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4
  • 更新时间: 2012-12-2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