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嗅觉阈与味觉阈

嗅觉阈与味觉阈
 
摘要: 嗅觉与味觉阈是指有害物质能引起人的感觉器官(鼻和舌)产生嗅觉和味觉的最小浓度。研究证明不良的臭味长期作用于人体能反射性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甚至引起某些病理改变。水的感官性状不良,如有异臭、异味、可使人产生厌恶感,影响食欲,抑制胃液分泌。因此,在制订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时,测定嗅觉和味觉阈浓度是十分必要的。

大气和水中某些有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产生异臭、异味,使大气或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因此,在制订大气或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时,必须测定其嗅觉阈浓度。嗅觉与味觉阈是指有害物质能引起人的感觉器官(鼻和舌)产生嗅觉和味觉的最小浓度。研究证明不良的臭味长期作用于人体能反射性地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甚至引起某些病理改变。水的感官性状不良,如有异臭、异味、可使人产生厌恶感,影响食欲,抑制胃液分泌。因此,在制订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时,测定嗅觉和味觉阈浓度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地面水中53种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就有17种是根据感官作用阈规定的,占32%。

有害物质在水中嗅觉与味觉阈的测定可在实验室内进行,因人对臭和味的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如水温、环境条件(室内空气清洁程度、其他臭源干扰等)、机体的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因此在试验时,应注意排除上述因素的作用,选择适宜的地点(无臭室)和评定者。

受试者应无上呼吸道和口腔疾患,嗅和味觉正常,亦无抽烟嗜好,并事先经过训练,至少5~10人。试验前,先配制不同浓度的被测试物质的溶液,并以无臭、味水作对照,分别置于碘量瓶中,并置于20℃或40℃恒温箱内保存(必要时需经煮沸后再冷却至一定温度),测定时从低浓度开始,每个评定者给予试样及对照样各一瓶进行评定,以六级评分法记录臭、味强度级,如此每隔10min评定一个试样,直至全套试样评完为止,作为一次评定结果。每日评定一次,连续5~10次。也可选择评定者50~100人,每人评定一套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试液,记录结果。

根据试验所得每个试样评定强度的人次数进行统计处理,确定相当于2级强度的浓度值即实际阈浓度(嗅、味觉强度分级见“水质理化性状与评价”条),作为制订卫生标准的限制浓度。

某些研究者指出,水中有害物质臭、味测定资料中,各个不同浓度评定为阈浓度的人次数的分布接近于常态分2级臭、味强度的平均浓度、标准误、误差百分率,取其95%可信限下限值作为该物质的1级和2级嗅觉与味觉阈浓度。另一种统计方法,是将所得资料计算出各级嗅、味浓度的阳性百分率和各浓度的平均嗅味级强度。然后绘制浓度(对数值)与平均臭味级值的相关曲线,再从曲线上查出相当于2级强度的相应浓度值,作为制订卫生标准的依据。

大气中有害物质嗅觉阈测定与刺激阈(见“刺激阈”条)测定相类似,可在无臭室内用嗅筒或在大型染毒室内对青年健康者进行测定,最后得出最低可嗅浓度和最高不可嗅浓度,并以大部分人的嗅阈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

此外,还可结合现场环境卫生监测,对距污染源不同距离,不同污染浓度的地区进行调查,询问居民有无异常气味感觉,再将调查结果加以统计整理,也可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感官方面的参考资料。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734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