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抗躁狂药的临床应用

抗躁狂药的临床应用
 
摘要: 抗躁狂药,指用以治疗躁狂症的一组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和锂盐。前两者,可见“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条。本条主要阐述锂盐的临床应用。

抗躁狂药,指用以治疗躁狂症的一组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和锂盐。前两者,可见“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条。本条主要阐述锂盐的临床应用。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锂盐已试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痛风、尿结石和癫痫等。由Cade(1949)首先报告用于精神科临床,他以锂盐治疗躁狂症,取得一定效果。嗣后,因副反应过剧,很少有人再用。六十年代末,由于血锂测定技术的发展,又重新应用于临床。

锂盐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躁狂状态——即躁狂症,对此已获得肯定的结论,一般认为症状多能在一周内好转。对情感障碍见效较抗精神病药快,但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则见效较慢,因此有人提出可与抗精神病药合用,待症状控制后再以锂盐维持治疗。它的抗抑郁作用尚有争论,多数认为对双相型抑郁症的疗效较好,对单相型抑郁症效果不肯定。锂盐并可用于预防躁狂抑郁症精神病的复发,一般认为可肯定地减少躁狂的发作,但对能否减少抑郁发作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其预防抑郁的作用与抗忧郁剂相仿,有人则认为以锂盐较抗抑郁剂为好,且不致诱发躁狂状态。

对精神分裂症而言,一般认为锂盐无效,不宜使用; 有人则认为对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等可有某些助益。VanKammer等提出精神分裂症若使用抗精神病药无效,亦可考虑与锂盐合并治疗。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锂盐对控制躁狂症状有效,对分裂性行为障碍无效,但也有不同看法。此外,还有人以锂盐试治儿童多动症,仅有个别报告认为能使病情有一时性好转。对儿童的攻击行为可能有一定疗效。尚有些零星的报告,以锂盐试治经前紧张综合征、强迫症、某些性变态、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痉挛性斜颈、多发性抽动症和某些心身疾病等,均无肯定的结论。

常用的锂盐为碳酸锂,此外尚有硫酸锂、谷氨酸锂和醋酸锂等多种。用药开始时,剂量不宜过大;逐渐增加,一般治疗剂量为每日1.0~3.0g,分次服用,待病情稳定后再酌情减量; 作为长期维持治疗,剂量约为每日0.5~2.0g。所用药量因人而异。血锂测定能帮助掌握有效剂量和防止严重副反应。有效血锂浓度约为0.8~1.8mEq/L。用以预防躁狂抑郁症复发的维持治疗,疗程一般为2~3年。国外有应用长效锂盐,每日服药一次,以简化服药手续,避免漏服。

锂盐可能引起的副反应颇多。半数以上病人,可能在治疗时发生两手的细微震颤。抗胆碱能或抗震颤麻痹药不能使之好转,而β肾上腺能阻断剂(心得安)可能有效。约三分之一病例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胃肠道副反应颇为多见,多在治疗开始时发生,可为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和腹泻等。约有一半以上病例可发生尿频,烦渴,因此肾功能障碍或限制食盐摄入的患者均不宜使用锂盐。锂盐治疗并可使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加,其中以中性白细胞增多为主。心脏方面可引起心电图T波平坦或倒置,发生率约为20%,此外尚有并发心肌炎、传导阻滞、猝死等,故有心脏病者应慎用。长期治疗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引起体重增加,可以控制饮食,并适当服用食盐后即可好转。锂盐可使血内甲状腺素减少,因此可引起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不足等。偶可导致皮肤反应,以斑丘疹为多。孕妇使用锂盐引起畸胎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妊娠期(尤为初三个月内)不宜使用。又其乳汁中锂的浓度可为血锂浓度的30~60%,可能影响婴儿,宜加注意。

如应用不当,可能产生中毒反应,发音困难、意识混浊、齿轮样强直、抽搐、谵妄以至昏迷,常伴小脑症状,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偶可影响基底节而引起舞蹈样动作和震颤麻痹综合征。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多数与血浓度相平行,一般认为治疗浓度不应超过2.0mEq/L;但也有报告血浓度低于1.5mEq/L而发生严重毒性反应者。中毒的处理原则为支持疗法,并尽快地设法排除体内的锂。碳酸氢钠及利尿药有助于锂的排泄。中毒严重者,可试用腹膜或血液透析。

锂盐的作用机制不明,可能影响钠、钾等电解质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从而改变单胺的代谢和转运,使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单胺减少。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376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9
  • 更新时间: 2012-12-19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