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从幼儿时期开始,通过课内课外各种教育方法,使儿童少年获得卫生知识,产生卫生行为,养成卫生习惯。这是儿少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儿童少年进行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儿童少年大脑功能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强,容易养成习惯。其次,普及卫生知识和学校体育、营养、作息制度等积极因素相辅相成,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有利于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学生们爱清洁讲卫生的行动,对学校卫生、家庭卫生以及社会卫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卫生教育应从小开始,循序渐进,坚持经常; 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教学上的可接受性。
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时期,应着重培养爱好清洁的卫生习惯,如洗脸、洗手、洗头、刷牙、洗澡等,而保持双手清洁尤为重要。在饮食方面,应着重正确使用自己的食具,做到定时进食、细嚼慢咽、不吃或少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还要培养每天定时大便,坐、立、行保持正确姿势,爱好运动,愿意接受预防接种等习惯。进入小学后,除巩固已经建立的卫生习惯外,还须培养有关阅读、书写、体育、劳动等方面的良好习惯,重点宣传用眼卫生和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以保证良好的视力及预防脊柱弯曲异常。至于清洁习惯也应有更高的要求,强调食前、便后、劳动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等; 保持教室和公共场所整齐清洁,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抛果皮纸屑。要教育儿童做好饮食卫生,自带茶杯食具,喝消毒洁净饮水,吃洁净食物等。中学阶段正是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儿童少年的体格、生理、心理各方面都经历着激烈的变化。此时除介绍必要的防病知识外,营养、锻炼及青春期卫生教育应是重点内容。要认真安排好生理卫生课的教学,讲授有关性和性卫生的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理上的各种变化,克服心理发育上的一系列矛盾现象,顺利渡过青春发育期。要教育他们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良好习惯。避免手淫,不挤压面部痤疮; 女生不束胸,注意经期卫生——经期不参加剧烈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寒冷刺激,注意外阴、月经带、月经用纸的清洁,不坐浴和盆浴,不吃生冷和刺激性食物等。对高中和大学学生,在卫生教育的同时要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革命人生观。提倡晚婚,宣传计划生育和劳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医务人员可利用健康检查及诊治疾病的机会多进行卫生指导。
要培养儿童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点如下:
(1) 引起兴趣和注意: 卫生教育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尽量使用直观教材,如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电视、电影和文艺演出等,始终保持儿童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产生感性认识。例如,幼儿多次看到成人刷牙,他就会对小牙刷发生兴趣,并模仿刷牙,日久就会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组织小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清扫活动,可使儿童逐渐注意到公共场所卫生,培养讲清洁爱集体的观念。
(2) 成人以身作则: 儿童会本能地模仿成人 (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的言语行为。因此,成人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给他们树立好榜样,是培养儿童卫生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里,教师应经常保持姿势正确,服装整洁; 课间操,眼保健操要和学生一起认真做;在检查学生清洁之前应先检查自己,等等。为了防止青少年养成吸烟的坏习惯,家长、教师、医生应带头不吸烟,成人本身不讲卫生,不仅无助于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
(3) 学校和家庭教育互相紧密配合: 儿童少年每日至少有2/3时间生活在家庭里,要使他们在幼儿园、学校获得的卫生知识和正在养成的卫生习惯回家后得以保持、巩固,家庭的合作督促非常重要。学校必须将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和培养卫生习惯的具体要求,及时通知家长,争取合作,并取得必要的物质支持。如要求家长为他们准备毛巾和茶杯,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督促他们饭前便后洗手,做作业保持正确姿势,以及保证睡眠时间等等。
多年来,我国开展学校卫生教育工作已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街头卫生宣传以及实行晨间检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和评选卫生积极分子等,都不仅使儿童少年增长了卫生知识,而且对移风易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中央提倡的“五讲四美”运动,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和丰富学校卫生教育的内容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