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皮肤病 >>冻疮

冻疮
 
摘要: 冻疮是由于较长时间的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阻性充血性红斑。与患者的个体素质、周围血循环不良及各种慢性恶病质有关。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久坐不动、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

冻疮是由于较长时间的寒冷和潮湿刺激引起的阻性充血性红斑。与患者的个体素质、周围血循环不良及各种慢性恶病质有关。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久坐不动、周围血液循环不良者。当手指、手背、脚趾、足跟、鼻尖、耳轮、耳垂等处受凉后,局部发生紫红色水肿性斑,边界不清,触之较冷,压之易退色,去压后红色恢复较慢,呈局部血流积滞。常对称分布,有痒、胀和烧灼感,于受热后或天气转暖时尤为明显。重者可发生水疱和出血性大疱,破后可形成溃疡,至春暖时自愈,遗下色素或疤痕。病程较慢,春暖始愈,入冬又复发。

发病后应保持患处温暖、干燥、避免受伤,避免火烘或热水浸泡。初期病例试行冷温交替浴可能有效,即将患冻疮之手足浸于温水中2~3分钟或更久,再浸入冷水中30秒~1分钟,每日二次,浸的时间逐步加长。早期可用70%蜂蜜及30%生猪油软膏厚涂于患处,每日一次,或外用辣椒酊(樟脑3g,新鲜红辣椒5~10g,甘油30ml,樟脑酊加至100ml),每日2~3次。破溃渗液时,先用3%硼酸水湿敷,渗出好转后再外敷10%鱼石脂软膏。预防措施是在严冬季节保持手足干燥,注意保暖。平时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特别是手足的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405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24
  • 更新时间: 2012-12-24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