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淋巴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淋巴系统肿瘤的放射治疗
 
摘要: 淋巴系统肿瘤分为两大类: 何杰金病及非何杰金病淋巴瘤。二者的临床表现、发展情况、治疗原则及预后都有些区别。

淋巴系统肿瘤分为两大类: 何杰金病及非何杰金病淋巴瘤。二者的临床表现、发展情况、治疗原则及预后都有些区别。

何杰金病 由于原来的病理分型(Jackson和Par-ker,1944)的临床意义不大,自1965年以来改用了Rye的四型分类法,与预后较相符合。按预后的好坏淋巴细胞分为主型(LP);结节硬化型(NS);混合细胞型(MC);淋巴细胞缺乏型(LD)。虽然病理类型对预后有关,临床分期也很重要:Ⅰ期: 病变累及一个淋巴结区;Ⅱ期: 病变累及横膈同侧二个以上的淋巴结区;Ⅲ期: 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侵犯,或伴有脾或韦氏环的侵犯;Ⅳ期: 除淋巴结、脾或韦氏环外,累及骨髓、肺、胸膜、肝、骨、皮肤、肾、消化道及其他组织或脏器。

每一期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再分A、B两组: 无全身症状者为A型; 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多于一周,盗汗、体重在6个月内减轻超过10%者为B型。在临床分期过程中,身体深部的累及情况靠一般的临床检查难以确定,因而近年来多认为需作剖腹探查,明确有无肝脾侵犯。作脾切除术还可使放射野缩小,减少放射性肺炎及左肾损伤,并使脾功能亢进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及血小板升高,更能耐受大野放射和积极的化疗。对于何杰金病是否需常规地剖腹探查尚有争论。更多主张选择性地剖腹探查,并认为适用于有全身症状、淋巴造影有可疑转移、脾可触及、有左下颈部病变、病理为混合细胞型及淋巴细胞缺乏型等患者。何杰金病的放疗,在过去20年中,指征和方法上都有所改变。60年代前,治疗方法是对临床病灶作局部放射,但放疗后不久常出现新的病灶,疗效不佳。后由于化学抗癌药物对恶性淋巴瘤似有明显疗效,放疗几被放弃。但又由于化疗的长期疗效不够满意以及高能射线治疗机的发展,使大面积放射治疗成为可能,而且取得了很好效果。因此,目前何杰金病的放疗指征,较以往广泛得多。Ⅰ期~Ⅲ期A型都作全淋巴结区照射;Ⅰ期~Ⅱ期B型也以全淋巴结区照射为主;Ⅲ期B型作全淋巴结区照射加联合化疗;Ⅳ期A及B型用联合化疗加局部照射。除分期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Ⅰ期、Ⅱ期B型患者,当病理诊断为混合细胞型或淋巴细胞缺乏型时,除全淋巴结区照射外还要补充化疗,同时要特别注意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关于肿瘤的根治剂量,Kaplan认为需4000rad/4周,但多数作者认为剂量过大,宜将4000rad的疗程延长至5~6周; 国内经验也以后者的剂量-时间按排为合适。对于临床上未发现病变的“预防”照射区域,剂量可降至3500rad。经照射至4000rad后尚未完全消失的病灶,可应用局部野将剂量提高至5000rad。进行全淋巴区照射时不宜使用200kV X线治疗机,而应采用直线加速器或60钴机。放射治疗中所需包括的部位甚多。如采用多小野照射方法,不但疗程长、摆位次数多,而且各照射野之间可出现高或低剂量区,正常组织损伤严重,肿瘤易于复发。现对横膈以上的淋巴结区采用“斗篷野”,能同时包括除喉头以外的整个颈部、两侧锁骨上区、腋窝以及全部纵隔和肺门区并保护肱骨头与肺部。对横膈下的淋巴结区,采用由两个野组成的“倒丫野”,上部为锄形野,包括腹主动脉两侧的淋巴结和脾脏; 下部为盆腔野,包括双侧髂动脉周围和腹股沟淋巴结。这种大面积照射的反应反而较轻,虽有轻度胃纳减退和恶心,后期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但患者很少因之中断治疗。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下降,血象应经常复查。白细胞下降的最低点见于照射的第2~3周,血小板则在照射结束才达最低点。当白细胞低于2000或血小板低于50000,应暂时中止治疗。为防止疗程中断,应当在斗篷野疗程结束后,休息3~4周,再继续倒丫野的疗程。此外,极少数病人可能合并放射性肺炎、心包炎或放射性脊髓炎。重视剂量-时间因素,这些并发症一般可以避免。20多年来,何杰金病患者的预后已发生很大变化,五年生存率从过去的5.8%上升到1960年的36%,而到70年代初已达73.3%;Ⅰ、Ⅱ期可有86%的五年生存率,Ⅲ期为68%。国内对何杰金病患者开始采用大面积照射的时间还不长,据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61例的分析,按生存寿命表计算,全部五年生存率为73.9%,Ⅰ、Ⅱ期为76.6%,Ⅲ期为54.6%。

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 它们的病理命名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分为巨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三类,但不能反映疾病的预后。Rappaport曾提出一种根据细胞分化程度的分类法。虽然大部分作者同意这种分类法的原则,但对其具体内容尚有不同观点。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发展情况与何杰金病有所不同,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也可以跳越至远处淋巴结或脏器,甚至发生全身播散。鉴于这种特性,正确的临床分期每感困难;另一个特点为淋巴结外的脏器性原发病灶较何杰金病更为多见。对于非何杰金淋巴瘤的放疗,有的认为“预防性”照射的意义不大,所以只作病灶的局部照射,也有的认为应与何杰金病一样,对颈部原发的患者作斗篷式照射。但由于非何杰金淋巴瘤常有淋巴结区外的器官累及现象,斗篷式和倒丫式照射不能起有效作用,应采用全腹腔照射,但又容易产生并发症,如肠梗阻、溃疡、放射性肾炎等。较安全的治疗方案当为淋巴结区的局部扩大野照射,剂量为3000~4000rad/4周,网状细胞肉瘤的剂量可高达5000rad/5周。放射后可加用抗癌药物,晚期者先用化疗,然后对残余病灶补充放射,稳定后再作一疗程放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疗效远不如何杰金病。单纯放疗的五年生存率约为50%。放射与化学药物综合治疗能提高暂时的疗效,但能否真正提高五年生存率尚有待更长时间的观察。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30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