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精神科综合征

精神科综合征
 
摘要: 精神科文献中记载的许多综合征,其中有些已在其他条目中予以介绍,有些则并非精神科所专有。本条拟重点简述未在其他条目中阐述的专科综合征。拟分为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以人名命名的及其他情况等三类介绍

精神科文献中记载的许多综合征,其中有些已在其他条目中予以介绍,有些则并非精神科所专有。本条拟重点简述未在其他条目中阐述的专科综合征。拟分为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以人名命名的及其他情况等三类介绍。

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精神科综合征 这方面的综合征有如下8种。

残暴疯狂综合征(amok syndrome) 这是一种突然的狂暴发作,患者持刀外奔,横冲直撞,乱砍乱杀,如遇阻挡,可能自杀。每次发作不过数小时,最后衰竭倒地,事后不能回忆。首先报告见于马来亚,此外非洲的某些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亦有报告。本病曾认为是一种癫痫发作。故曾名癫痫杀人狂,后已证明,疾病本质并非癫痫,颇罕见。近来报告者,均系中毒性意识模糊状态或慢性精神病的急性发作。

缩阳综合征(koro syndrome) 这是一种急性焦虑反应,患者极度害怕自己的阴茎缩小,甚至缩至腹内,以致死亡。女性患者如出现类似综合征,其表现为害怕乳房及阴唇缩小,称为缩阴综合征。文献报告,见于马来亚及我国广东地区,西方国家偶有报告。实际上,这是一种心因性障碍,系文化、社会、心理因素和病前人格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综合征偶见于抑郁症和苯丙胺中毒时。

惊愕-模仿综合征(latah syndrome) 它有两类表现,一为惊愕反应,患者在突然的刺激下,原先的正常活动暂停,接着出现反常的言语和行为;另一为模仿反应,患者在刺激后,出现模仿言语、模仿动作,和自动服从征。文献报告,多见于居住于爪哇的马来亚人,偶见于非洲及北美居民。它可能是与文化背景有关的强烈惊恐反应,以致人格解体,自我控制能力丧失。部分病人可能反复发作,甚至症状持续存在,或导致人格衰退。近年已罕见,

北极癔症(piblokt syndrome) 又名爱斯基摩癔症或极地癔症。这是一种癔症发作,多见于爱斯基摩女性。患者尖声高叫,痛哭流涕,撕毁衣服,突然倒地,角弓反张或狂奔于冰天雪地之中。发作历时1~2小时,过后悉如常人,对发作不能回忆。

波多黎各综合征 这是一类伴激越性兴奋的偏执状态。患者极度不安,恐惧万状,动作怪异,伴有嫉妒妄想,被害妄想或甚至奇特的妄想观念,可能产生伤人或自伤行为,多见于波多黎各地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分离型癔症发作或急性精神分裂症发作。

伏都综合征(voodoo syndrome) 非洲和西印度群岛部分地区,有一种伏都教的宗教仪式,在伏都巫师念咒下,人们连续2~3小时地击鼓跳舞,继之发生抽搐、角弓反张、兴奋骚动和短暂的朦胧状态。实质为宗教活动所诱发的癔症性意识恍惚状态。此外,信伏都教的居民,还容易产生着魔现象,表现为慢性的癔症性或心身疾患性的症状。

伏都死亡综合征(voodoo death) 这是一组怀疑有巫医或魔鬼迫害,极端惊恐,严重兴奋,以致衰竭死亡的综合征。见于笃信伏都教的非洲、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海地和某些太平洋小岛的土著居民。其致死原因解释不一,有的认为,系因肾上腺素过度释放以致休克,有的认为是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者,也有人认为系因中毒、躯体疾病或拒食脱水的结果。

变魔综合征(whitigo syndrome) 多发生在一段时间的饥饿以后,患者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妖魔,即whitigo,某些部族的敬畏的妖神,他们食欲丧失、恶心、极端兴奋、甚至产生想吃人肉的欲望。见于北美的某些印第安部落。其本质可能为与文化背景有关的一类癔症。近已罕见。若干以人名命名的综合征 这方面的综合征有如下8种。

Capgras综合征 又名易人综合征,或易人错觉症。由法国精神病学家Capgras(1923)所提出。患者认为他周围的某个非常熟悉的人是其他人的化身。多数是中年妇女,认为她的丈夫是他人冒充的。源出于希腊神话,宙斯神(God Zeus)欲诱奸Amphitryon之妻Alcmene,乃使自己化身为Amphitryon,使仆人化身为Amphitryon之仆Sosias。当病人认为其配偶为他人化身时,称为“Amphitryon”错觉,认为周围其他人也是旁人改扮时,称为“Socias”错觉。其实,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并非感知障碍,多数患者认为其配偶或周围人的外形并无改变,或仅稍有改变,实际上是一类偏执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偶见于意识模糊,癫痫或癔症患者。

Clerambault综合征 又名单纯性色情狂,或单恋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患者认为某杰出之男性热恋她,且经常跟随着她;患者为表示愿意接受这种爱慕,而经常致函对万,甚至登门拜访,提出约会。实际上这是被钟情妄想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偶见于病态人格时。有时,有人以本综合征描述一类精神自动症表现。(参见Clérambault-Кандинский综合征)。

Clérambault-Кандинский综合征 又名精神自动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出现大量假性幻视及强制性思维、思维鸣响和被控制感。可伴有体象障碍、运动觉障碍及妄想观念。多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otard综合征 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系法国精神病学家Cotard于十九世纪末最早提出。患者感到自己已不复存在,或是一个没有五脏六腑的空虚躯壳。多见于高龄的内源性抑郁症,特别是伴激越症状的更年期忧郁症;亦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麻痹痴呆及顶叶病变时。随着精神药物的临床应用,本综合征已趋减少,即使发生,症状亦不如以往丰富。

Ganser综合征 德国精神病学家Ganser(1898) 首作报道,指发生于拘禁时的一类特殊的癔症性朦胧状态,其突出表现为能理解语题,但作近似而不正确的回答,常伴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障碍。实质为癔症性的分离症状。有两类性质相似的情况: 一类为假性痴呆,患者理解语题,但回答错误,即使是极简单的问题亦是如此,给人以故意答错的印象,多见于癔症;另一类为童样痴呆,患者的言语与表情均似儿童,亦常见于癔症。上述情况,亦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及诈病时,均应结合病史及整个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Klein-Levin 综合征 又名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其表现为发作性嗜睡、易饥和贪食,可伴感知障碍和精神运动性抑制。发作历时数小时至数天。发作过后部分或全部遗忘。多见于男性少年。此综合征病因未明,可能系下丘脑或额叶功能障碍。苯丙胺治疗常可奏效。应注意与发作性睡病鉴别。

Korsakov 综合征 又名遗忘综合征,或遗忘-虚构综合征。由俄国精神病学家Korsakov最先报道。患者近事记忆缺损,记忆的保存有障碍,为填补这类记忆空白,可产生错构和虚构。常伴定向障碍和情绪欣快。原先认为系慢性酒中毒致Wernicke脑病(维生素B1缺乏)的特征性表现。近已发现凡罹及丘脑背下中核、海马及乳头体的病变,均可导致此综合征的发生。可见于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梅毒及其他器质性精神病患者。

Münchausen综合征 又名病理谎言综合征。本征的命名借用于十八世纪的德国著名故事,Baron Münchausen为一幻想的旅行家和探险家。患者的突出表现为伪造各种躯体疾病的主诉和病史,到处漫游,辗转住入许多医院,而且他们身上往往有许多手术伤疤。故又名住院癖(hospital addiction)或慢性人为性疾病(chronicfactitious illness)。一旦住入医院,则又常常不遵医嘱,冲动粗暴,甚至从医院逃逸,重又漫游。本症多见于男性病态人格者,偶见于女性癔症患者。

其他精神科综合征 这方面的综合征有如下14种。

病理嫉妒综合征 又名奥赛罗综合征 (Othello syn-drome)。是以怀疑配偶不贞的嫉妒妄想为中心症状的精神科情况。多见于男性,典型的情况见于病态人格者,患者个性固执、多疑,家族中可能有类似而较轻的情况。好发年龄为30~40岁,患者以许多似是而非的证据证明其配偶另有新欢,但往往说不出具体的对象。为此反复侦查、盘问、跟踪、拷打,症状可持续数年,可能产生攻击行为,甚至杀死配偶,就如莎士比亚描述的奥赛罗一样。而其他方面的精神活动基本正常,有人认为这是类似偏执狂的一类偏执状态。本征偶可见于酒中毒、精神分裂症,以及器质性精神病时,但有人认为,后述各类疾患时的嫉妒妄想,不应列入病理嫉妒范畴。

致死性紧张症 又名恶性紧张症,由Stauder(1934)首先报道。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紧张性兴奋状态,意识不清,持续骚动,常伴发热,可能在1~2周内死亡,以盛夏时较易发生。多数意见认为,这是精神病患者过度兴奋以致水电解质紊乱有关,亦有认为是所用的镇静药物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之故。以往认为,给予几次电抽搐治疗是唯一的救命措施。近年应用精神药物已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故已罕见。

变兽综合征(lycanthropy) 又名变兽狂,或狼狂。患者认为自己已变成野兽,因之模仿野兽嚎叫、爬行、咬人等。其中以认为已变成狼,最常见。在中世纪时,极为常见,近已少见,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癔症。

孵雏综合征(couvade syndrome) 指妻子怀孕或分娩时,丈夫感到焦虑不安、食欲减退、牙齿疼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腹部胀气等。也可能出现抑郁、紧张、失眠、易激惹、神经过敏、头痛、软弱等症状。多见于第一胎时,可能在其妻孕后4个月左右出现症状,直至产后一个月左右消失。有些人在其配偶分娩时症状加重,故称为“男性产后精神病”。其实质是一种心因因素所致的神经症或心身障碍。预后良好。

着魔恐怖综合征(susto syndrome,magic fright) 多见于儿童和少年。患者焦虑、恐惧,认为自己的灵魂已被夺走,并被埋入地狱,继而感到自己的躯体不复存在。患者坚信这是遭魔法暗算的结果。多见于原先相信迷信的癔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

过度换气综合征 由于过度呼吸导致血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产生心悸、肌肉颤动、呼吸困难、感觉异常、多汗、头晕或昏厥等呼吸性硷中毒症状。上述症状是继发于焦虑或恐惧的短暂生理反应,不要误诊为器质性精神病。过度换气综合征可见于癔症、焦虑症及某些心身疾病。

赔偿综合征 又名赔偿性神经症,或恤金性神经症。多见于外伤后。当涉及经济赔偿或其他利益纠纷时,外伤后的症状迁延不愈,或出现若干持久的官能性症状,如乏力、软弱、头昏、周身不适、记忆不佳、运动障碍等。

集中营综合征 又名战俘综合征。指发生于集中营或战俘中的一类病理心理表现。患者淡漠、退缩、贪食、记忆缺损、行动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即使释放,上述症状仍可能保留相当时间。本征是特殊境遇、社会隔离和营养不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幸存者综合征 又名生还者综合征,指发生于如地震、洪水、战祸等严重灾难或烈性传染病流行后幸存者的病理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梦魔、夜惊、易激惹、情感脆弱等,常伴心身疾病。

高速飞行员综合征 指飞行员在高速飞行中,突然转向或变速时发生的暂时性意识障碍,以致定向不能、失却操纵飞机的能力。轻者称为灰晕(gray-out),重者称为黑晕(black-out)。实系脑血液循环的短暂障碍所致脑贫血之故。

母爱剥夺综合征(deprivation syndrome) 又名情感剥夺综合征,因自幼与其母分离,缺乏母爱,而致性格障碍。患者抑郁、胆怯、自卑、缺乏自信、适应能力差、害怕困难。严重者可发生依赖性抑郁症 (anaclitic depres-sion),可见于孤儿院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中。

受虐儿童综合征 由于儿童受到父母(包括亲生的或寄养的)虐待,而产生的病理心理综合征。表现为多动,情感脆弱、适应困难、不喜社交和性格障碍等。由于其父母常有性格缺陷、酒中毒、药瘾或其他问题,因此在处理时必须结合家庭治疗,即对父母的治疗,方能收效。儿童重病后综合征 儿童患重病后,已脱险境,病情渐愈,却仍要求父母继续病危时的特殊照顾。患者显得特别软弱,情感不稳,抑郁,执拗,不愿自理生活及正常学习。

夜间进食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夜间过多进食、失眠,而晨间厌食。发作期间,体重增加,殊难控制。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95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4
  • 更新时间: 2012-12-18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