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环境卫生 >>土壤卫生防护

土壤卫生防护
 
摘要: 土壤是环境因素之一,它与人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土壤卫生防护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病原体污染土壤而成为传布疾病的媒介; 防止各种有机或无机的化学毒物污染土壤,恶化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自净能力; 防止有害物质在土壤积聚,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或残留毒物,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土壤是环境因素之一,它与人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土壤卫生防护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病原体污染土壤而成为传布疾病的媒介; 防止各种有机或无机的化学毒物污染土壤,恶化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自净能力; 防止有害物质在土壤积聚,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或残留毒物,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造成土壤污染的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途径复杂。大气和水的污染,固体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和堆放以及广泛使用农药等都可造成土壤污染。因此土壤卫生防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主要是受病原微生物(包括蠕虫卵)的污染,使土壤成为传播传染病的媒介。当时土壤卫生防护措施的重点是居民区粪便、垃圾和少量生活污水的卫生清除。

五十年代以后,土壤受到工业废水、废渣中重金属的污染,并引起了“公害病”。又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壤受到难分解的有机氯等农药的污染,致使农产品中含有较多的农药残毒。所以如何防止土壤化学污染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做好土壤卫生防护工作,必须对土壤污染进行有关的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制订土壤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的卫生标准并加以贯彻,同时贯彻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工业废渣有害物质的容许排放标准、农药的生产和合理使用的有关管理办法等,对防止土壤污染均有重要意义。

土壤卫生防护的具体内容包括:

(1)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冶金、化学、石油化工和原子能等工业。废渣的产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首先应考虑回收利用,但必须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废渣堆放或填洼时,应防止扬散、流失、淤塞河道等。凡能引起尘土飞扬的废渣堆应与居住区有适当保护距离,并在四周植树绿化。含汞、镉、砷、六价铬、铅等毒性大的可溶性废渣,必须专设具有防水、防渗措施的存放场,不得埋入地下或排入地面水体。利用废渣和污泥填洼造田,种植粮食和饲料时,应经有关部门鉴定,以防残毒造成危害。

(2)粪便清除和无害化处理。这是防止肠道传染病和蠕虫病的传播,防止苍蝇孳生,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见“粪便无害化及其效果评价”条)。

(3) 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垃圾成分比较复杂,基本上可分为无机垃圾和有机垃圾两大类。无机垃圾包括煤灰、建筑垃圾、废纸、废塑料等。无机垃圾在卫生学上危害较小,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或填地造田,部分能利用的废品尽量回收利用。有机垃圾包括厨房废弃物、树叶杂草、动物尸体、牲畜粪便等。有机垃圾较易腐败,有时还含有病原体,危害较大;但有机垃圾含有肥料成分较多,因此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充分利用。堆肥是处理有机垃圾最好的方法,既能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又能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料。沼气发酵也是处理有机垃圾并为农村提供能源的好方法(见“粪便无害化及其效果评价”条)。

(4)有害化学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治理。当土壤已受重金属污染,必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换土。先除去耕作层被污染的表层土,再换入未污染的土壤。此法仅适用于污染重的小面积地块。换出的污染土可用于修路基,作建筑物的地基等。②翻土。是上下调换的办法,适于污染只局限在表层,而下层未受污染的地块。③改土。是向土壤中施加化学物质,例如施用石灰和磷酸以降低镉等重金属的活性,减少植物对它们的吸收。但以上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很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中的一项新课题,今后需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678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