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水质的检测取得正确的结果,必须有合理的采样与样品保存的方法。采集表层(水面下20~30cm)水可用清洁的塑料桶或采样器。采集5m以内深层的水样可用类似采集溶解氧水样的采样器进行采样。采集较深的水样必须应用特制的深水采样器,如颠倒采水器、横向采水器等,或利用脚踩式吸引器或真空泵来采样。作一般项目的分析检验有2~3L水样即可。水样采集后可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装入前可先用水样灌洗二、三次。水样容器应根据检验目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一般认为玻璃容器易吸附痕量金属,并有可能从玻璃中溶解出钠、硅和硼等。塑料容器易吸附有机物质,也有可能从塑料中溶出有机物质。
作细菌学检验的水样,采样瓶必须事先灭菌,并按细菌学的要求进行采样,并需保证水样在运送、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在取自来水水样时,先用酒精灯将水龙头烧灼灭菌,然后将水龙头完全打开,放水5~10min,以排除水管内的陈旧积水,然后再按细菌学要求采取水样。在采取含有余氯的水样时,应在水样瓶未消毒前按每500ml水样加1.5%硫代硫酸钠溶液2ml以中和余氯。在采集地面水水样时,可将手执于已灭菌采样瓶的底部,逆水流方向浸入水面下10~15cm深处采样,这样可避免手对水样的污染。供细菌检验用水样,不能加任何保存剂,采样后应在4h内检验,以免放置时间过久细菌在水内增殖或死亡,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如不可能在4h内检验,则应冷藏保存,并尽快检验。
在采集水样的同时应记录有关水文与气象资料,特别是流量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
水样采集后对每一份水样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水样编号、采样地点与时间、采样工具与方法、气象条件、水文条件、采样者姓名以及是否已加保存剂等。
水样采集后,水样的某些成分易分解变质,因此有的必须现场测定,有的需加合适的保存剂,并尽快检验,否则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今还缺乏一种通用的,适用于各种水样的保存方法。深度冷冻(-18~-22℃)保藏,能有效的减慢水样的化学和生化反应速度,是一种较理想的保存方法,但限于设备条件,目前尚无法普遍采用。加酸能抑制水样的微生物作用,并能防止金属物质发生沉淀和减少在容器表面的吸附。常用的酸为硝酸或硫酸,使pH达到2。加碱可防止氰化物、挥发酚类等组分挥发,形成较为稳定的相应盐类。常加用的碱为氢氧化钠,使pH≥12。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方法》(第二版,1983年)中规定的存放水样容器和水样保存方法如下表。
存放水样容器和水样保存方法
项 目 | 采样容器 | 保存方法 |
色、臭、味 | 玻璃瓶 | 4℃保存,24h内测定 |
总硬度 | 聚乙烯瓶或玻璃瓶 | 必要时加硝酸至pH<2 |
(续表)
|
注: (1)需要加保存剂的水样,一般应先将保存剂加入瓶中。
(2)六价铬不应在酸性溶液中而应在接近中性的溶液中保存。当水样pH值低时,六价铬易被还原,一般推荐在pH7~9保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