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劳动卫生 >>职业中毒的诊断

职业中毒的诊断
 
摘要: 职业中毒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严肃的工作。必须全面掌握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条件、临床表现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加以综合判断,并排除非职业性疾患,才能作出职业中毒的诊断。

职业中毒的诊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严肃的工作。必须全面掌握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条件、临床表现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等,加以综合判断,并排除非职业性疾患,才能作出职业中毒的诊断。

职业史及现场的劳动卫生条件调查,应了解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时间,操作过程,劳动条件,防护设备等。必要时到现场进行劳动卫生条件调查,测定车间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了解历年来劳动卫生情况,同工种工人的健康情况,以及车间的卫生防护设备,个人防护情况等。分析时尚应注意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临床表现,主要为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检。应注意各种中毒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有些毒物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有一定潜伏期,如氮氧化物、光气、羰基镍等吸入后,常经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症状加重,出现肺水肿等。

各种毒物损害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有中毒性脑病、多发性神经炎、神经官能症、肺水肿、心肌病、肝病、肾病、溶血等。

中毒后临床表现往往有发展过程,形成特殊的临床征象。疑难患者可根据情况进行脱产或不脱产的动态观察。

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往往是诊断上的重要指标,包括:

(1) 毒物测定: 有些元素如铅、汞、砷、镍、锰、氟等,可由血、尿、粪、毛发或指甲中测定。二硫化碳、甲醇、五氯酚钠等可由尿中检出。在评价测定结果时,必须注意到“正常值”常受饮食、地区、年龄、性别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此外,技术误差、方法不同、样本污染等,亦可使检验数值变动幅度很大。应多次重复检查,并有正常对照,以资验证。

(2) 毒物代谢产物的测定: 可作为毒物吸收指标和临床症状的验证。代谢产物由于排泄较快,对急性中毒参考价值较大,对慢性中毒诊断价值较差。三氯乙烯吸收后,尿中三氯乙酸增高; 苯吸收后,尿中无机硫酸盐比值降低及尿酚升高; 氰化物吸收后,尿中硫氰酸盐升高: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吸收后,尿中可检出对硝基酚;苯胺或硝基苯吸收后,尿中可检出对氨基酚等。

(3) 生物化学改变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铅中毒时,尿中δ-氨基-γ酮戊酸增高及粪卟啉阳性。有机磷中毒时血液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时,血中可查到赫恩小体。铅中毒时可检出点彩红细胞和碱粒凝集细胞等。在某些毒物中毒时可检出异常血红蛋白,如一氧化碳中毒时,可检出碳氧血红蛋白;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时,可检出高铁血红蛋白等。

(4) 排毒试验: 怀疑铅、汞等中毒,但证据不足时,可进行排毒试验。根据尿中毒物的浓度或含量,估计毒物吸收量,可辅助诊断。

(5) 激发试验: 让患者吸入疑似的致敏原后,观察有无肺通气量下降及诱发哮喘,可辅助判定职业性哮喘的原因,但本试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予以注意。

(6) 皮肤斑贴试验: 用某些疑似的致敏物作皮肤斑贴试验,可辅助诊断某些职业性皮肤病。

此外,X线摄影检查心、肺、骨骼的改变,活体组织检查观察器官、组织的改变,电生理检查观察心、脑、肌肉的生理功能状态等都有助于诊断。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5142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号-12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