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抗癌药的疗效问题

抗癌药的疗效问题
 
摘要: 抗癌药的治疗效果 自四十年代临床上开始应用氮芥治疗肿瘤以来,国内外已先后合成和筛选了约60万种抗癌药。临床上常用的化学抗癌药已达60多种。随着医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抗癌药的临床应用有了很大改进,效果也不断提高。

抗癌药的治疗效果 自四十年代临床上开始应用氮芥治疗肿瘤以来,国内外已先后合成和筛选了约60万种抗癌药。临床上常用的化学抗癌药已达60多种。随着医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抗癌药的临床应用有了很大改进,效果也不断提高。现将几种主要肿瘤的治疗效果,分述如下:

滋养叶肿瘤 (绒膜癌和恶性葡萄胎) 对多数烷化剂、几乎所有抗代谢药和放线菌素D等都很敏感。1965年以来,国内在用药剂量、联合化疗、给药途径和辅助治疗等方面有所创新,目前约70%的病例可完全治愈,其肺、脑等转移灶可并用放疗加以控制。

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最早应用化学抗癌药治疗的疾病; 由于马利兰的继续使用和溶肉瘤素类药物的问世,目前可获70~90%的缓解,如能用维持治疗,则其效果可更为巩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苯丁酸氮芥或/和强的松治疗的缓解率约为50%。近年来疗效显著提高者首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用药诱导,待病情缓解后,继以补充治疗,成人可得50~80%的骨髓缓解,儿童更高,达90%以上,甚至约三分之一的病例可能治愈。至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虽远非理想,但由于硫鸟嘌呤和三尖杉酯碱等相继问世,其缓解率也有所提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缓解率可达80%左右。

恶性淋巴瘤 除早期病人外,大多采用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对何杰金病即使单用一种化疗药物也可有37~79%的缓解率(完全缓解5~38%);非何杰金病淋巴瘤的缓解率也达27~74%。如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淋巴瘤采用联合化疗则完全缓解率更可分别提高到34~81%和17~70%。国内外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是氮芥(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和强的松(MOPP或COPP方案)。如化疗与放疗合用,约50%以上的何杰金病患者可望治愈。发展迅速而易致命的伯基特淋巴瘤,单用环磷酰胺大剂量冲击治疗可获60~90%完全缓解率。蕈样霉菌病虽对很多抗癌药敏感,但其疗效并不理想。

肺小细胞癌 化疗与放疗的综合使用可使之半数完全缓解,但五年治愈率不高。

睾丸恶性肿瘤 精原细胞瘤通过溶肉瘤素类药物的综合治疗可获40~60%的治愈率,国内用氮甲于晚期病例有效率达90%,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

肾胚细胞瘤 对放线菌素D、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或阿霉素都敏感,如与手术、放射合用,其治愈率约达30~40%;单用化学抗癌药,约50~80%肿瘤明显缩小。

其他如前列腺癌在应用雌激素的同时或前后,切除睾丸,约可得70%以上的缓解率。多发性骨髓瘤单用化疗药物,缓解率可达50~70%。乳腺癌的缓解率为40~80%,神经细胞瘤为50%。头颈部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体腺癌和子宫颈癌等,用化学抗癌药物只能使病情有所缓解。由于大剂量甲氨喋呤继以四氢叶酸解救法和阿霉素的应用,化疗对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的效果已大有提高,现已有50~75%的近期缓解率,对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的肺转移大有帮助。

抗癌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

(1)抗癌药物的选择性不强,在杀灭瘤细胞时,不可避免地杀伤某些正常细胞,尤其是成血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绝大多数抗癌药 (包括激素)可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但无瘤细胞的特异性选择作用。人体内快速增殖的细胞,如成血细胞、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毛发和皮肤的生发细胞、生殖细胞和部分肝、肾细胞等都对抗癌药敏感,往往是限制抗癌药使用的原因。理论上成血细胞的15~80%应在G0期,化疗后G0期细胞可进入增殖期而易被抗癌药所杀灭,特别是在用小剂量长疗程时产生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是化疗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有时甚至出现全血相减少。

(2) 绝大多数抗癌药为免疫抑制剂,应用抗癌药所产生的免疫抑制,主要为主动免疫功能受损,而非免疫干细胞之被杀伤。干细胞在理论上除非被肿瘤特异性抗原或微生物抗原等所激活,否则多处于G0期。免疫抑制特别是细胞免疫抑制,常使化疗不能成功,因为不管用化疗多久和多大剂量,也不能完全杀灭全部瘤细胞,最终有赖于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消灭残存瘤细胞。此外,由于免疫抑制往往使各种致病病原体进入人体而发生继发感染。

(3) 无论是周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癌药,其最大剂量只能杀灭90~99.9%的瘤细胞(对数杀灭),残存的瘤细胞在化疗后仍可继续增殖。巨大的晚期实体癌经化疗后其残存细胞的增殖可能反较化疗前加速。再者,迄今尚无杀灭G0期瘤细胞的满意抗癌药物,而G0期细胞多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键所在。

(4) 目前的诊断水平尚不能早期发现大多数的癌瘤,一旦确诊,其细胞数已在109以上,当肿瘤增长巨大时,细胞数多已达1012,此时大多数细胞不在增殖周期,血供亦不足,常易产生耐药细胞株,而使化疗减效或失效。理想的化疗时期自为早期肿瘤,此时肿瘤的细胞绝对数少,多处于增殖期,易被抗癌药所杀灭且不易产生耐药株;此外骨髓储备较好,患者多能耐受化疗;早期患者的免疫反应也多处于正常状态,有助于最终杀灭经化疗而残存的瘤细胞。

(5) 耐药性是化疗的一大障碍。其产生原因有: ①细胞内药物浓度不足,多因瘤细胞膜的通透性减低或抗癌药与“携带物”的异常结合,如烷化剂、长春碱、甲氨喋呤和放线菌素D等均易发生此类情况。②抗癌药活性物质分解的增加或增快,从而使瘤细胞内有效浓度降低,如由于鸟嘌呤脱氨酶活力增加,而使鸟嘌呤衍生物的分解增加; 甲氨喋呤和有些烷化剂也可因过多或过早分解而出现耐药性。③酶的短少或其活力的降低,如大多嘌呤和嘧啶代谢物在拮抗或抑制瘤细胞代谢前必须先转变为核甙酸,而在对氟脲嘧啶、6-巯基嘌呤或阿糖胞苷等耐药的细胞株内,此等转化所需的酶常缺如。④瘤细胞的代谢变化可使反馈机理随之变化,如在对阿糖胞甙耐药的瘤细胞内,其去氧胞嘧啶核甙含量增加,从而与阿糖胞嘧啶核甙竞争,致使阿糖胞甙的药效降低。⑤靶酶活力的增加或变异,如在对甲氨喋呤耐药时,叶酸还原酶活力往往增加,氟脲嘧啶和6-巯基嘌呤等也有类似情况。⑥瘤细胞内修复酶活力的增加可使肿瘤对烷化剂类药产生耐药性。⑦有时瘤细胞进入隐蔽区,如中枢神经系统或睾丸等,从而逃避抗癌药的杀伤作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23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