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抗癌药的毒性反应

抗癌药的毒性反应
 
摘要: 抗癌药除门冬酰胺酶外大多对肿瘤组织只有相对的选择性,对正常人体细胞也常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害,特别是对一些生长较活跃的细胞,如骨髓、淋巴系统、胃肠道上皮(包括口腔)、皮肤、发根、生殖器官的生发上皮和胚胎组织等细胞。这些正常细胞的增殖时间往往比肿瘤细胞更短;相反,如某些胃肠道肿瘤,其倍增时间很长。因此目前的抗癌药尚无法完全避免药物的毒性反应。在用药途径、给药方法和联合化疗方案的制订中应尽量设法减少毒性反应,俾使疗程得以完成,这是取得化疗效果的重要关键。

抗癌药除门冬酰胺酶外大多对肿瘤组织只有相对的选择性,对正常人体细胞也常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害,特别是对一些生长较活跃的细胞,如骨髓、淋巴系统、胃肠道上皮(包括口腔)、皮肤、发根、生殖器官的生发上皮和胚胎组织等细胞。这些正常细胞的增殖时间往往比肿瘤细胞更短;相反,如某些胃肠道肿瘤,其倍增时间很长。因此目前的抗癌药尚无法完全避免药物的毒性反应。在用药途径、给药方法和联合化疗方案的制订中应尽量设法减少毒性反应,俾使疗程得以完成,这是取得化疗效果的重要关键。

局部反应 诸如氮芥、氟脲嘧啶、丝裂霉素和长春碱等,如静脉注射外漏或穿破血管,可引起局部发炎,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有时引起静脉内膜炎或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常见多次注射氟脲嘧啶或亚胺醌后,沿静脉走向可有色素沉着,也可发生静脉条索状改变或永久性静脉闭塞。

全身反应

造血系统反应 抗癌药中除激素类药物、长春新碱、博莱霉素和抗癌锑等,均有相当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尤以氮芥、环己亚硝脲、丝裂霉素、长春花碱和柔红霉素等更为严重,常使用药剂量和疗程受到限制。抗癌药引起骨髓抑制的程度与药物剂量和骨髓储备能力关系密切。用药前有肝病、脾功能亢进或过去用过放疗或化疗,特别是一度出现过白细胞或血小板低下者,更易引起明显骨髓抑制。药物引起的造血系统反应,常首先表现为周围白细胞数减少,最低值多在用药后8~15天出现,常于停药后14~21天内恢复。一般剂量的氟脲嘧啶或环磷酰胺所引起的白细胞低下,绝大多数能在停药后2周内恢复。应用亚硝脲类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常继第一次下降后出现第二次下降;后者常发生在第4周末,有时甚至要迟至8~10周才逐渐恢复; 由亚硝脲而引起的血小板数最低值比白细胞下降出现得早;此外,亚硝脲对骨髓尚有较明显的积蓄毒性。连续用药所致的骨髓抑制多较严重,持续时间也较长。较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亚硝脲、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甲氧芳芥、噻替哌和放线菌素D等;环磷酰胺和氟脲嘧啶则少有此反应;应用甲氨喋呤、羟基脲、阿糖胞苷和6-巯基嘌呤可出现骨髓细胞中的成巨红细胞改变; 阿霉素偶可引起轻度的成巨核细胞增多。全血减少是严重的并发症,较少见,偶见于应用环己亚硝脲类药物或丝裂霉素之后。对于骨髓抑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如属初治病人,特别是治前周围血象完全正常者,化疗后引起白细胞下降,即使低达2000左右,只要暂停化疗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一般都可在2~4周内恢复(亚硝脲类药物除外)。若下降至1000左右,应立即停药,并采取严密隔离消毒措施,防止感染。相反,如属复治病人,骨髓曾受过放疗或化疗的影响或抑制,对化疗的耐受较差,若用稍大剂量或用严重骨髓抑制的抗癌药,往往使白细胞或血小板很快下降,且常难恢复到治前水平,因此白细胞一旦低于3000/mm3,血小板低于5万/mm3,应立即停药。

消化道反应 绝大多数抗癌药都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恶心甚或呕吐、腹泻等。口服环己亚硝脲、甲氨喋呤、甲基苄肼、苯丙氨酸氮芥或静注氮芥、顺氯氨铂、链脲霉素或左旋门冬酰胺酶等更易发生明显的恶心和呕吐;而口服常用剂量的苯丁酸氮芥、马利兰、6-巯基嘌呤或环磷酰胺则较少引起明显的胃肠道反应。烷化剂、植物药和激素类很少引起口腔溃疡; 而抗代谢药与抗癌抗生素则较易引起口腔溃疡,甚至发生出血性或伪膜性结肠炎。给药途径与方法对胃肠道反应有时很有影响,如肌注或静滴一般剂量的甲氨喋呤不易引起明显的呕吐或口腔溃疡,而口服相同剂量则常易引起呕吐、口腔溃疡,甚或可有全胃肠道的糜烂、溃疡等。又如氟脲嘧啶每天静注500mg常发生明显呕吐、腹泻或口腔溃疡,如隔天静滴或每周静滴500~1000mg一至数次,则胃肠道反应明显减轻; 每日口服氟脲嘧啶或呋喃氟脲嘧啶也大多仅伴轻微恶心,很少发生呕吐。博莱霉素和蒽环类抗生素(柔红霉素和阿霉素)除易引起恶心、呕吐外,常见口腔或口角溃疡等; 而丝裂霉素则较少发生口腔或胃肠道溃疡。常用止吐药有奋乃静、非乃更或灭吐灵等,而以灭吐灵注射或胃复安口服效果最好; 临睡或空腹时用药常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皮肤反应和脱发 博莱霉素易引起皮肤,特别是手掌、足掌、手指或足趾等处皮肤的色素沉着和高度角化;严重时可伴甲壳和甲床变化,手指、足趾甲床的溃疡、坏死和指甲脱落;有时也可出现搔痒、斑丘疹、荨麻疹或红斑。左旋门冬酰胺酶如有过敏反应,多伴发荨麻疹;注射光辉霉素后往往很快出现面部和颈部潮红,以后发展为深部充血和面部变粗和水肿。服甲基苄肼者在饮酒后可出现“面部潮红综合征”。应用化疗(特别是放线菌素D、阿霉素)时,可发生过去放射野的红斑或色素沉着,即所谓“记忆反应”;其他药物偶亦引起此类反应。阿霉素、环磷酰胺、博莱霉素和长春新碱等药物易引起脱发,而以阿霉素尤甚,高于同类药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则大多发生在用大剂量冲击治疗时,而口服环磷酰胺则最多导致毛发变稀,即使持续服药头发仍能生长; 博莱霉素引起的脱发大多在反复用药或总剂量较大时出现;至于长春新碱,较之长春花碱更易引起脱发,但一般较轻而且即使持续用药头发仍能再生。亚硝脲偶也引起脱发。

免疫抑制 很多抗癌药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属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可的松类药最为明显。博莱霉素很少引起免疫抑制。实验研究证明中剂量或大剂量间歇化疗所引起的免疫抑制往往较轻而主要属体液免疫,但小剂量长疗程持续每天给药则易严重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肿瘤患者一般多已有免疫缺损,所以在用化疗时,如何减少此副作用,或调整免疫功能至为重要。

肝功能障碍 抗癌药可引起轻重不一的肝功能障碍。阿糖胞苷、羟基脲、亚硝脲(包括链脲霉素)和DTIC可引起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大剂量6-巯基嘌呤可引起肝坏死。长期应用小剂量MTX,46%有肝脂肪变,27%有肝纤维化和19%肝硬化。近年来倡议的大剂量MTX静脉滴注几乎皆产生一定程度的肝损害,特别是滴注时间超过4小时,即使应用四氢叶酸等解救也无法避免肝功能损害。光辉霉素是易引起急性肝中毒的药物,血清酶值急剧上升,肝组织学变化可符合急性肝坏死,常伴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减少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 隔天用光辉霉素3次所引起的肝损伤比每日注射所引起者轻。左旋门冬酰胺酶不管剂量与用法,约半数病人可发生肝功能障碍;除血清酶活力增高外,还可有黄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低白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的缺少;脂肪肝有时可持续较久。烷化剂一般很少引起肝损害,但马利兰、苯丁氨酸氮芥或环磷酰胺偶见短暂性肝功能障碍。甲基苄肼有时较易引起血清转氨酶活力的增高,但罕见黄疸。氟脲嘧啶静脉注射,特别是每次、每天超过750mg时可引起肝损害。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性激素所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往往多种多样,前者罕有黄疸而后者较多见肝内郁积性黄疸。

泌尿系统反应 顺氯氨铂、大剂量甲氨喋呤、链脲霉素、光辉霉素和左旋门冬酰胺酶等易引起肾功能损害;丝裂霉素和环磷酰胺等偶见肾损害;但除顺氯氨铂外,其发生率均在50%以下。肾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氮质血症,特别是血中尿素氮的暂时性增高,后者多属可逆性,但严重时可见肾小管坏死。尽管环磷酰胺大剂量用药在5~10%的病人中引起出血性膀胱炎,但很少有肾实质损害,给予大量液体可减轻反应。严重而持久的膀胱炎可导致膀胱纤维化。顺氯氨铂在每天剂量大于20mg时几乎所有病例均发生氮质血症; 而每日小于20mg,则发生率约减少一半左右。门冬酰胺酶可致约40~50%的病人发生氮质血症,补液后逐渐恢复。在用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前后大量补液和给予碳酸氢钠来减少肾功能损害,比四氢叶酸类解救剂更有效。

心脏反应 以柔红霉素和阿霉素、抗癌锑等最突出。柔红霉素所引起的心脏损害,儿童与成人表现不同,前者以急性心力衰竭为主,后者则大多表现为低血压和其他心脏灌注不足综合征。约70%病例的心脏损害发生于最后一次给药后3个月内。阿霉素所引起的严重心肌损害与总剂量和治疗前心脏功能有关,总的发生率约为1~1.8%; 而总剂量小于500mg/m2者仅0.3%;总剂量在501~600mg/m2者其发生率增至11%;而根据不同报告,若超过600mg/m2则可高达30~60%不等。阿霉素如引起心力衰竭,心电图往往表现为低电压、T波平坦和QT时间延长等,此类病人的心脏在显微镜下可见广泛的心肌细胞退行性变和间质水肿,然而并无显著的炎性变化。口服酰化剂如丙亚胺(ICRF159),或同时用维生素E或可减轻阿霉素的毒性。原有心脏病史者、老年人、曾经纵隔放射或曾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者均可使心肌对阿霉素的耐受降低。一般病人单用阿霉素的总剂量不宜超过550mg/m2,耐受较差者则应小于450mg/m2。大剂量环磷酰胺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虽无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但血清肌酐磷酸激酶常普遍增高。抗癌锑的心脏毒性常与酒石酸锑钾所引起者相似。大剂量甲氨喋呤可导致短暂可逆的心电图变化,与阿霉素引起者相同,如以后采用阿霉素治疗,其心电图异常机会较未用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者多3倍。喜树碱和三尖杉酯碱偶可引起心动过速、早搏,甚或心房颤动。氟脲嘧啶、羟基脲和顺氯氨铂均可引起非特异性心电图改变,但一般无永久性后患。光辉霉素偶可引起动脉阻塞; 雌激素可引起心血管意外。

肺毒性反应 可分为纤维化和过敏反应两类。最易引起肺纤维化者为博莱霉素,一般与总剂量有关,老年人若原有肺功能不全或曾接受肺或纵隔放疗者更易发生,约10%病人可在不同时间内发生肺脏生理功能改变。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粟粒型间质性渗出,大多位于二肺底部。肺活量和弥散功能的减低常发生在X线表现之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氯喹,可能减少肺损害。马利兰也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增生,但不一定呈弥漫性,应用激素治疗往往无效。如有此类反应一般在开始治疗后1~10年出现。过敏反应大多由甲氨喋呤引起,一般急性发作,约75%的病人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多呈融合间质型改变,少数可伴小结节,间质纤维增生则少见或轻微,与肺纤维化反应迥异。过敏反应的病人多在应用激素、吸氧后很快改善,罕见长期不消退或死亡者。此外,用甲氨喋呤偶有发生短暂性胸膜炎,数日后往往自行消退。用博莱霉素后约1%的病人可发生急性致死性肺损害,是否属过敏反应则尚未肯定。

神经系统反应 对长春新碱的神经毒性作用已有充分认识。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肢体远端麻木、感觉异常或肌无力。一般在停药后肌力减退和颅神经麻痹逐渐消失,而反射的恢复则需时较长。可出现便秘、腹胀,甚或麻痹性肠梗阻和膀胱无力,以便秘最常见;也可出现关节痛或下颌骨痛,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大量分泌综合征、嗜睡或抽搐。大多数的神经精神症状与总剂量有关,故目前主张每一疗程长春新碱的总剂量不宜超过30mg,如无反应,必要时间隔3~6月后再酌情慎用。长春花碱也可影响神经组织,但其发生率最多只有长春新碱的十分之一。

氟脲嘧啶或呋喃氟脲嘧啶大剂量冲击后可发生共济失调,如同时用羟基脲,可明显加剧这类药的神经毒性。在极少数用甲基环己亚硝脲的病人中,可引起与脑电图符合的代谢性脑病,并可持续2~14天,其他亚硝脲则未见有类似报告。用环磷酰胺后亦有发生抗利尿激素大量分泌综合征者,但罕见。长期应用MTX也可引起神经毒性,重者有抽搐、偏瘫或痴呆。儿童颅脑放射后立即全身应用MTX,可发生坏死性白质脑病。鞘内注射该药可即刻或在48小时内引起恶心呕吐、发热、偏瘫或截瘫,脑脊液中仅有淋巴细胞增多而蛋白质和糖量正常,如测定其中MTX含量,大多呈持续高水平。阿糖胞苷鞘内注射也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截瘫。甲基苄肼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嗜睡、感觉异常、反射低下甚至瘫痪,但较罕见。光辉霉素,特别是每日注射可引起激动、头痛、昏晕,甚至脑电图异常和昏睡等。门冬酰胺酶也可引起嗜睡、定向力丧失、精神异常或谵忘等。丙米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偶亦可导致精神异常。顺氯氨铂易引起典型的高频率耳聋或耳鸣。

发热 博莱霉素最易引起高热(约60%以上),常伴有寒战。一般在肌肉或静脉注射后立即或在10小时内出现,长者可持续24~48小时。伴过敏性休克致死者(均为淋巴瘤患者)都有寒战和高热出现。光辉霉素每天用药时,约75%的病人有轻度发热,隔日用药后发热率可降至10%以下。约半数以下病人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后发热在38℃以上,但远比博莱霉素为轻且少见。其他如用大剂量甲氨喋呤、放射菌素D、DTIC和静注甲基苄肼等均有可能引起发热。

凝血障碍 光辉霉素和门冬酰胺酶最易引起凝血障碍,特别是前者每日注射常易引起出血倾向甚至因胃出血等死亡,隔天给药其发生率则大为降低。除中度血小板减少、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外,小血管损害可能为主要诱因,但一般均无血管内弥散性凝血的表现。因之,在应用光辉霉素后脸面出现潮红、水肿、鼻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血小板低于8万时应停用。约75%用门冬酰胺酶的患者有凝血异常,但临床上较少见明显出血。由于血清中常出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增加,可能有局限的血管内弥散性凝血。此外,凡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都能引起凝血障碍。

致畸胎、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妊娠前期用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甲基苄肼和柔红霉素等可引起畸胎。动物实验中很多抗癌药如长春碱和丝裂霉素等均有致畸变作用。马利兰、苯丁酸氮芥、甲氨喋呤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偶可引起早产。其他在人体已证实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者有环磷酰胺、甲氨喋呤、马利兰、博莱霉素、甲基苄肼、丝裂霉素和苯丙氨酸氮芥等。

生殖系统障碍 多见精子减少或缺乏,月经不规则或闭经及子宫内膜增生低下或不育。尤以用烷化剂后更多见。

其他 如性激素可引起男性化或女性化;丙米腙可致低血糖;门冬酰胺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链脲霉素可致高血糖;光辉霉素可引起低血钾症;长春新碱偶可引起低血钠症等。只偶有所见。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63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