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学

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学
 
摘要: 世界著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有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拉丁美洲安第斯山区、亚洲喜马拉亚山区、北美落矶山区和大湖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及大洋洲新几内亚和新西兰等。在我国本病的流行区分布也很广,除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报告。

全世界除冰岛是唯一没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国家外,其它各国都或多或少、程度不同地存在本病的流行区。世界著名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有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拉丁美洲安第斯山区、亚洲喜马拉亚山区、北美落矶山区和大湖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及大洋洲新几内亚和新西兰等。在我国本病的流行区分布也很广,除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区均有报告。全世界患病人数,据Kelly于1958年估计超过两亿; 1974年泛美卫生组织认为仍不低于两亿,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6~8%。但对有些国家来说,其患病率则远远超过这一平均估计数字,如墨西哥在1000万人口普查中,就有200多万患者,占20%。我国本病患病率尚无精确的全国统计数字,估计患病人数将超过2000万。

自然地理因素对本病流行的影响,一般说来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而且越是山高沟深、偏僻边远地区,常常越严重。沿海地区由于接受来自海洋一定量的碘蒸气和碘尘,因而土壤的碘含量能得到补充。远离海洋地区和有高山阻隔地区,则均缺乏这种碘源补充。但无论高山或平原,由于古代冰川或洪水泛滥的严重冲洗,使土壤碘含量大量流失。引起环境缺碘,均可有本病流行。此外,地区是否缺碘,与该地区的岩石和土壤的性质有关。本病常出现于以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主要土壤成分的地带。而在岩浆岩地带,或以黑土及含有多量胶体颗粒以及有机物的栗色土壤为主要成分的地带、则较少见到。这是因为前者含碘量较后者为少。而且泥碳土即使含碘量不少,但由于其所含的碘盐不溶于水,故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一般地讲,在一个地区内,水、土壤、农作物的碘含量是平行的,它们与本病患病率有密切关系。见下表。


水、土中碘含量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光泽县华侨乡地方性甲状腺肿调查报告)


水中含碘
(μg/L)

土壤含碘
(μg/kg)

甲状腺肿患病率
(%)

3~4
2~3
1~2

1.957
267
120

<10
10~50
>50



本病常出现于地高坡陡,地下水位高,降雨集中并缺少植被的地区。很少出现于地势低平,地下水位低和蒸发占优势的地区。某些河谷地带或河流冲积的小平原上,虽然看来地势平坦,实际上由于雨水冲刷,病区水、土缺碘严重,本病照样流行。有的还比周围山区严重。

本病涉及到各个民族。在我国边疆山区少数民族中,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如居住在青藏高原、南疆地区、云贵高原、广西西部山区、湖南西部山区、四川西部山区和台湾山区等地的少数民族,患病率都比较高。居住在河北、山西的太行山区、燕山山区,陕西、四川、湖北、河南交界的山区,湖北、安徽的大别山区,安徽南部山区,江西、福建的武夷山区,以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的汉族,流行也很严重。各省、区的患病率颇不一致,一个省几个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也高低不一。如河南省确山县西关的全体居民619人,患病率高达77.7%; 河南鲁山县共调查422,181人,患病率为30.1%; 而河南南阳专区共调查635万2418人,患病率为6.1%。又如河北省青龙县、易县部分地区患病率分别为70.7%和15.0%。患病率高者往往是一个或几个自然村,几百到几千人的调查数据,代表一个局部病区的发病情况; 河南省南阳专区6百多万人的普查结果,则代表一个较大地区的平均发病情况。

本病患病率在性别上一般是女性高于男性,但其差距有多有少。越是病情严重地区,差距越小,甚至可以相等。即使在总患病率大致相等的不同地区,男女患病率的比值也不一定相等。甲状腺肿开始出现的年龄一般在青春期,女早于男。越是病情严重地区,出现也越早。因此,患病率最高年龄,各地不一。如甘肃、宁夏患病率最高年龄组为10~20岁,贵州省都匀县凯酉公社为12~34岁,而河北省承德与青龙则分别为21~30岁与25~35岁。中年以后患病率开始下降,下降的年龄女晚于男。妇女妊娠、生育、哺乳对本病患病率影响很大,如安徽省金寨县的患病率,未曾妊娠的妇女为28.4%,妊娠一次以后的妇女就上升为54.6%; 同样,河南确山县的患病率,未曾妊娠的妇女、妊娠一次和两次以上的妇女,分别为68%、93.7%及100%。

病区的轻、重与甲状腺肿的大小、分度以及分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轻病区以Ⅰ、Ⅱ、Ⅲ度弥漫型甲状腺肿占多数,重病区则结节型甲状腺肿明显增多。此外,甲状腺肿患者的年龄越大,结节型所占的比例也越大,女性患者尤其如此。发病率与食盐种类有一定关系,如1953年以前兰田县居民所用食盐为陕西富平县锅巴盐(含碘量为1.8546mg/kg),1954年以前患病率一直维持在0.34~3.69%; 1953年改用青海盐 (含碘量为0.0087mg/kg)或蒙古湖盐(含碘量为0.0203mg/kg),从1954年起患病率突然上升至6.36%,并逐年增长,1957年高达29.39%,甲状腺肿绝大多数为弥漫型,表明该地区已成为新的高发病区。其原因显然在于从富碘盐换用贫碘盐。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改变食盐来源后,也出现类似情况,而且更为严重。早年美国大湖区居民本来食用粗制海盐,没有碘缺乏问题,换用精盐后,出现本病或病情加重。后来沿湖的各州规定商售精盐必须加碘,从而控制了病情。

新、老病区的流行学特点不同:①新病区的特点是:弥漫型Ⅰ、Ⅱ和Ⅲ度甲状腺肿占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妇女患者多,成年人少,老年人更少;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地方性克汀病可有可无,即或有,也只限于儿童,不会有成年克汀病患者。②老病区的特点是:成年和老年患者,特别是妇女的巨大结节型甲状腺肿明显增多,可见到有成年克汀病患者。在严重的老病区,坚持实行碘盐防治5至10年后,不仅不再有新的克汀病患儿出生,而且一般也不再有新的甲状腺肿患者出现,原有的Ⅰ、Ⅱ、Ⅲ度弥漫型甲状腺肿会逐渐恢复正常,只留下不易完全消失的成年或老年结节型甲状腺肿患者和少数成年克汀病人。

本病流行区多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粮菜自产自食的偏僻山区和农村。一旦病区交通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与外界的物资交流频繁,即使不采取食盐加碘,或其它防治措施,发病情况也会程度不同地缓解。

本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地区居民的普查与抽样调查; ②中小学生普查; ③一个单位(如工矿企业的职工和家属)的普查;④征兵体检。第一种调查方法最为理想,以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组成来看,作为一个天然人群是全面的,特别是在千人左右的自然村或万人上下的公社容易办到。当然,对病区范围较广、人口较多的地区,如大、中城市或较大的县进行患病率普查,常常遇到困难。这时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也能得到可信的结果。调查时被检人口必须占实际居民人数的90~95%以上,其统计数字才算可靠而有实际意义。至于对在校学生,一个工矿企业或机关单位或征兵查体的方法,虽然比较容易使受检对象都能查到,而且随访方便,但资料常限于某一年龄段或单一性别,使调查结果难免片面性。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6519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