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肿瘤学 >>肿瘤免疫原性

肿瘤免疫原性
 
摘要: 肿瘤免疫原性是指肿瘤抗原性物质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性能。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弱不等的免疫原性,它取决于物质的属性、分子量、空间构形等许多复杂的因素。

肿瘤免疫原性是指肿瘤抗原性物质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性能。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弱不等的免疫原性,它取决于物质的属性、分子量、空间构形等许多复杂的因素。

研究动物肿瘤的免疫原性可用研究肿瘤特异性移植性抗原的方法。用早期切除移植性肿瘤而建立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可抵抗该肿瘤的第二次攻击。从耐受第二次攻击的瘤细胞数,可估计该肿瘤免疫原性的强弱;能耐受的瘤细胞数多,其免疫原性强,反之则弱。实验证明,致癌病毒诱发的动物肿瘤,一般具有强免疫原性。不少病毒诱发的动物肿瘤模型,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不经治疗自行消退,说明肿瘤所引起的宿主免疫反应强,足以使已生长的肿瘤消除。再次接种同一肿瘤,不再出现肿瘤生长。化学致癌物质诱发的动物肿瘤,其免疫原性一般较致癌病毒所诱发肿瘤的免疫原性为弱,且变化较大,有的颇强,有的很弱。动物自发性肿瘤的免疫原性通常较弱。

阐明人类肿瘤的免疫原性,十分复杂而又困难,不能象研究动物肿瘤那样,用肿瘤移植免疫的方法来探讨人类肿瘤的免疫原性。用人的肿瘤细胞去免疫动物,寻找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即使得到肯定结果,也不能说明该肿瘤有无免疫原性。因瘤细胞表面即使存在着相应的正常细胞所没有的异常成分,并非必定有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的性能。例如,结肠腺癌的细胞表面出现一种新的糖蛋白,最初就是用结肠癌免疫动物制备特异性抗血清的方法发现的。这种糖蛋白不见于正常的结肠腺上皮细胞,但见于胚胎肝、胰和肠上皮细胞。它出现于胚胎发育的前期,到晚期和出生后消失,在发生结肠腺癌时重又出现,故被称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事实证明,癌胚抗原对宿主并无免疫原性,不引起宿主针对癌胚抗原的免疫反应。由于它在胚胎发育阶段一度出现过,机体已对之产生了免疫耐受性,因而不起免疫反应;因此,癌胚抗原对宿主不是免疫原而是耐受原。

人类肿瘤的免疫原性研究,迄今仍多采用体外法,观察肿瘤患者对肿瘤细胞或其提取物的特异免疫反应,包括对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前者主要以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但因淋巴细胞有不同亚群,分离提纯不易,各亚群之间以及淋巴细胞与其它细胞之间又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常不易得到确切的结论。后者主要检测宿主血清中有无针对肿瘤的特异性抗体,与前者相比,因干扰因素较少,较易得出明确的结论。有人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血清中针对自体和异体肿瘤的抗体。以自体肿瘤细胞为靶细胞,不论病情如何,血清抗体为100%阳性。若以异体肿瘤细胞为靶细胞,当病变局限于皮肤及淋巴结时,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5%;若已有广泛转移,阳性率下降到50%。可见,研究肿瘤的免疫原性,以用自体肿瘤为宜。异体肿瘤其组织学类型虽相同,可因无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而与血清抗体不起特异免疫反应。此外,检测血清中肿瘤特异性抗体的时机甚为重要。在带瘤情况下,血清中的游离抗体极难找到,但切除肿瘤后可以出现。体内法测定人类肿瘤的免疫原性,可用自体肿瘤的提取物作皮肤迟发超敏试验。如能确切排除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其它污染的作用,这一试验不失为测定肿瘤免疫原性的较好方法。无论用体外法或体内法测定人类肿瘤的免疫原性,还必需考虑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已经证明,肿瘤生长对宿主的免疫反应性有抑制作用;各种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外科手术对机体免疫反应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性还受遗传的控制,已为动物实验所证明。遗传因素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正引起人们的关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10754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3
  • 更新时间: 2012-12-13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