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脚病是长期饮用含砷量高的水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中国台湾省西南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地质原因,地下水砷的含量较高(可达1.82mg/L),居民长期饮用这种高砷水,发生了慢性砷中毒,其中部分患者发展成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黑脚病”。
砷进入人体后,引起四肢血管神经紊乱,特别是下肢,能使肢体血管狭窄,进而发展到完全阻塞。临床上开始表现为间歇发作性的脚趾发冷、发白、脉搏微弱、疼痛、间歇跛行,经过数月或数年,可发展到坏死。一般是大��趾先发病,然后向中心发展,皮肤变黑坏死,最后自发脱落或手术切除。患者血胆固醇含量正常,但病理表现可见动脉硬化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防治措施 主要是根据饮水中砷含量的卫生标准,改饮用低砷水源水,并研究与采用饮水除砷措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