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风疹

风疹
 
摘要: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通常症状很轻,预后也好,但孕妇在妊娠头3个月内感染则易致胎儿先天性畸形。病人及亚临床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其咽液、尿及血液等均有病毒存在,主要经飞沫传播。先天性风疹患儿在出生后数月或更长仍可排毒,且排毒量大,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多见于1~5岁儿童。间隔6~9年可大流行一次。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通常症状很轻,预后也好,但孕妇在妊娠头3个月内感染则易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风疹病毒属披盖病毒(togavirus),呈球形,直径约60nm;含单股核糖核酸,外层为脂蛋白包膜,膜上含血凝素抗原。仅有一个血清型。在4℃能凝集鸽、鹅和1日龄鸡的红细胞。能在兔肾、乳地鼠肾及猴肾等原代或传代细胞培养中繁殖,在RK13细胞中最易产生病变。此病毒在体外较脆弱,但在-70℃或干燥冰冻下可保存9月。

病人及亚临床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其咽液、尿及血液等均有病毒存在,主要经飞沫传播。先天性风疹患儿在出生后数月或更长仍可排毒,且排毒量大,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多见于1~5岁儿童。间隔6~9年可大流行一次。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风疹易感的妇女占15~20%,但因地区的差异而可高达50%或低至5%。

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繁殖后,经血流播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引起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风疹血凝抑制抗体于出疹时即可检出,于1~2周达高峰,此抗体可持续很久,病后免疫力持久;但当抗体水平低下或消失时,仍可发生临床或亚临床型再感染。

先天性风疹是孕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引起胎儿全身组织持续性感染,使胎儿细胞的有丝分裂受抑、生长缓慢,导致心、耳、眼等器官的缺损,但感染组织仅见轻微的细胞损害。一岁内患儿的血清中可检出高滴度的风疹血凝抑制抗体和IgM抗体,但仍可排毒,可能与胎儿期的细胞免疫反应低下有关。

本病潜伏期平均16日。前驱期内有轻度全身不适、低热或中等度热、轻微咳嗽和流涕等,通常经1~2日进入出疹期。皮疹最早见于面颈部,1日内可布满躯干及四肢。呈细点状浅红色斑疹、丘疹或斑丘疹。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最为显著。皮疹一般经1~4日消退,其他症状亦随之消失。常见的并发症有关节炎,以年轻妇女为多见。并发脑炎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罕见。

患先天性风疹的胎儿可发生早产、死产及“先天性风疹综合征”(1个或多个器官的畸形与各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耳聋、心血管畸形、白内障等; 此外,尚可有生长迟缓、小头畸形、智力障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等。约10~20%的患儿在1岁内因并发心力衰竭或败血症等而死亡。存活的患儿可出现较晚期的并发症,主要有: ①进行性风疹全脑炎 (见“进行性风疹全脑炎”条);②糖尿病,认为是胰岛β细胞直接受风疹病毒持续感染所致。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但需与轻型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和某些型别的柯萨奇和埃可病毒感染相鉴别。孕妇疑有风疹感染者,尤应采取急性与恢复期血清进行风疹血凝抑制抗体或急性期血清的IgM抗体的测定,阳性者可认为有近期风疹感染,应劝其作人工流产。所生婴儿不论有无症状和体征,均应作风疹病毒分离及风疹抗体测定,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

治疗以对症疗法为主。对先天性风疹患儿应注意护养;有特异缺损者宜及早予以矫治。

先天性风疹是风疹预防的重点。接触风疹的孕妇应注射丙种球蛋白,但仍不能防止病毒感染胎儿的危险。

1969年以来,国外已应用的风疹减毒活疫苗株有HPV-77,Cendehill,及RA27/3。一次皮下接种后可使95%易感者的血清抗体阳转,并持续达3~6年,关节炎是主要的并发症。但当风疹血凝抑制抗体降至1:8~1:16时,可发生临床或亚临床型的风疹再感染,故有接受过疫苗接种的孕妇分娩的婴儿患有先天性风疹的报道。目前认为较合理的风疹免疫方案是对风疹抗体阴性及低下的育龄妇女和工作上与风疹有很多接触机会的妇女进行预防接种,接种后需避孕2~3月。由于风疹疫苗病毒可通过胎盘而感染胎儿,故孕妇禁用活疫苗,若因不慎而接种,应劝作人工流产。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600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