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立克次体痘

立克次体痘
 
摘要:   立克次体痘是由小蛛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良性热病。其临床症状和水痘很相似,故称立克次体痘。小家鼠是贮存宿主,螨是传播媒介。潜伏期10~21天。起病常急骤,发热伴有寒战、头痛、背及关节痛。本病须与水痘、蜱媒斑疹伤寒等相鉴别。用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有效。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接种。预防主要是灭鼠和灭螨。

立克次体痘是由小蛛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良性热病。其临床症状和水痘很相似,故称立克次体痘。1946年首次在美国纽约发现。1949~1950年苏联也有关于本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报告,名为疱疹性立克次体病。在亚洲,曾报道自朝鲜捕获的东方田鼠中分离出小蛛立克次体。非洲也有本病存在。1964年在我国某地区立克次体病血清学调查,在被检人群中立克次体痘血清阳性率为26.6%。因此居民存在本病的感染是可能的。小家鼠是贮存宿主,螨是传播媒介。潜伏期10~21天。起病常急骤,发热伴有寒战、头痛、背及关节痛。热持续一周左右,病程第3~4天开始出现皮疹,为疏散分布的斑丘疹,大小5~15mm,除手掌和足底外,身体各部均可发现。数天后丘疹变为疱疹,干燥后形成黑痂,最后脱落不留疤痕。发热前一周,被螨叮咬处有一原发病灶,先是坚硬红色丘疹,逐渐变为疱疹,最后皱缩干枯成为焦痂。此原发病灶持续3~4周。焦痂主要发生于有衣服复盖的部位,无痛。局部淋巴结常肿大和有触痛。诊断依据是皮疹特点 (在上皮层内形成疱疹)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外斐反应阴性,必要时可作病原体分离。本病须与水痘、蜱媒斑疹伤寒等相鉴别。用四环素或氯霉素治疗有效。目前尚无疫苗预防接种。预防主要是灭鼠和灭螨。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577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