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百科首页>> 公卫百科>> 传染病 >>芽生菌病

芽生菌病
 
摘要:   芽生菌病系皮炎芽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肺部为原发病灶,由此经血播散至皮肤和各脏器。芽生菌病未经治疗者除少数病人自行缓解外,大多预后较差。

芽生菌病系皮炎芽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肺部为原发病灶,由此经血播散至皮肤和各脏器。

皮炎芽生菌在组织或脓液中为直径10μm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单芽生孢子,芽颈较粗,外面有1μm的厚壁。沙保培养基室温培养,有棉絮样乳白色菌丝生长。镜检发现有许多圆形或梨形4~5μm直径大小分生孢子,直接从菌丝两侧或分生孢子柄长出。

本病流行原局限于北美,所以也称北美芽生菌病;近年来在非洲有散发流行。芽生菌病多见于30~50岁成人,男女比例为6~10:1。病人和受感染动物为传染源,但一般人-人或人-动物间无直接传播。目前认为人和动物系通过吸入分生孢子而受感染,极少通过其他途径。

皮炎芽生菌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原发性肺部病变,常呈亚临床型。病原体自肺部经血行散播至全身器官,其中以皮肤、骨胳和生殖器官最为多见。也可通过性交自男性附睾、前列腺、睾丸感染女性子宫内膜、输卵管和腹膜。

化脓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原发急性肺部感染和各脏器感染皆可有大小不一的多发性脓肿,伴多核白细胞浸润;脓肿周围常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钙化现象较组织胞浆菌病或结核病为少。继发性皮肤损害以假上皮瘤样增生的多发性小脓肿形成为其特征。

芽生菌病患者中60~70%有肺部病变,多呈慢性病程,有咳嗽、咯痰、胸痛、偶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受感染后,约1/3病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胸痛、关节肌肉酸痛等;有时伴畏寒或夜间盗汗,此外尚可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约半数病人无任何症状,但X线胸部检查显示肺部有小片浸润阴影或大叶性实变。少数病人可见孤立或多发性结节阴影、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炎、胸腔积液和肺空洞。其余病人不但无任何症状,甚至X线胸部检查也属阴性,而仅芽生菌素皮肤试验阳性。初发急性肺芽生菌病多为自限病程,可不经治疗而自愈。

约80%病人具特征性皮肤病变,多发生于面部、颈、手、臂、足、腿等部位。皮损先为斑疹或丘疹,逐渐增大,隆起成疣样,色发红,渗出液体和结痂交替出现,不痛,不痒。局部淋巴结不肿大。数月后皮损中央愈合结疤,而病变边缘可仍继续发展。少数病例的皮损可表现为多发性、花生米大小的皮下脓肿、瘘管或溃疡。原发性皮肤芽生菌病罕见,由意外皮肤损伤病原体直接侵入所致,皮损先表现为红色硬结,1~2周后形成硬疳,伴肢体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不播散。

播散型芽生菌病较常见。除皮肤最易受到波及外,骨胳、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或脑脓肿)、生殖系统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心脏(心包炎和心内膜炎)、胰腺(胰腺炎)、肾上腺(阿狄森病) 等皆可累及。骨胳病变以胸椎、腰椎和骶骨最为常见,其次为下肢长骨,再次为盆腔骨胳和肋骨,儿童的颅骨也易有病变发生。骨胳病变有时可无症状,但常有疼痛,伴软组织肿胀,且可有瘘管形成。胃肠道和肾脏很少累及。

在流行地区,病人同时出现肺、皮肤、骨胳或生殖器官病变时,应考虑芽生菌病的可能。痰、脓液或皮肤损害渗出液、前列腺液、尿、脑脊液等的直接涂片(可不加氢氧化钾液)获典型厚壁、芽颈粗的单芽生孢子时,诊断可初步成立。直接涂片检查时应与下列真菌鉴别: ①组织胞浆菌:但孢子较小(直径2~4μm);②球孢子菌:有直径较大(20~60μm)的内孢囊,内含内孢子(直径2~3μm);③念珠菌,细胞亦较小(3×6μm),且有假菌丝; ④新生隐球菌: 但有荚膜。标本培养分离到病原体时,即可确定诊断。以特殊染色行病理检查亦有助于诊断。皮肤试验无诊断价值,约60%活动性芽生菌病患者反应阴性,且与其他真菌病有交叉反应。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明显增高者较少(<25%),且与其他真菌病有交叉反应,故无应用价值。琼脂凝胶双向扩散试验阴性者无意义,阳性者表示可能有真菌病,有一定的特异性。荧光抗体试验对发现和鉴定培养、临床标本或甲醛固定组织中的病原体有帮助。

芽生菌病的肺部病变应与肺癌、肺结核以及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等肺部真菌病相鉴别。其皮肤损害有时与皮肤癌、结核疹、梅毒疹、孢子丝菌病、着色霉菌病甚至化脓性细菌皮肤感染相似。播散型芽生菌病有时与结核或布氏杆菌病混淆,有骨胳病变者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鉴别。

芽生菌病未经治疗者除少数病人自行缓解外,大多预后较差,病死率为30~60%,个别报告可达90%。皮炎芽生菌对抗真菌药物比较敏感,疗效尚称满意。两性霉素B治疗各型芽生菌病的总有效率可达90%。总剂量为2g,病变局限于皮肤者1g即已足够。治疗病人须随访数年,因约10%患者有复发。 羟二脒的有效率约为70%,限用于皮肤和无空洞形成的肺芽生菌病,由于毒性较低,可用于不宜使用两性霉素B的病人。每日剂量2~5mg/k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0ml中避光缓慢静脉滴注,总剂量8克,需第二次治疗者应间歇数周。静滴速度过快可产生低血压,滴注时偶有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其他副作用有感觉异常、肝功能损害、头痛、皮疹等;三叉神经炎亦有发生。


发表评价

词条信息

  • 浏览次数:4715 次
  • 发布时间: 2012-12-12
  • 更新时间: 2012-12-12

参与评价: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热门标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24750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 内容管理与技术支持 建议使用1024*768 分辨率,IE8.0以上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邮编:102206 热线电话:13911841040